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柴晓明:你所不知道的水下考古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新侨报 刘 挺 参加讨论

    
    新侨报:这么多年做过的大大小小项目中,哪一个最让你难忘,为什么?
    
    柴晓明:我想应该是中国和肯尼亚合作在拉穆群岛做的项目吧。五百多年前,郑和船队的海船在拉姆群岛附近海域触礁沉没,因此我们奉命去那里调查沉船地点并做水下考古。首先我们来到马林迪和蒙巴萨进行墓葬调查,据说那里有许多中国人的后裔,都是沉船的少数生还者游水上岸后,与当地人通婚繁衍所生。我们发现这两个村有一些墓地的柱子上有中国的青花瓷,这让我们很是兴奋,但要确认里面葬的就是中国人,还需更多的证据。紧接着我们在拉穆群岛海域做了广泛调查,发现了一些沉船的遗迹及文物,但遗憾的是这些文物并没有中国的元素,发现郑和沉船遗址,还是一项长远的任务。
    
    新侨报:地中海沿岸近年来推出以“潜水看古文明”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欧洲人更愿意让遗址安静睡在海底,而不是打捞它们,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保护?
    
    柴晓明:你说得很对,这就是“原址保护”的理念,这是水下与陆地文物保护共有的原则,最好的保护就是在原地原样保护起来,能不打捞就尽量不去打捞,但很多时候海水侵蚀、盗捞等问题严重,水下文物才不得不被打捞。“潜水看古文明”是很聪明的做法,既保护了文物,又获得了商机,而且文物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盗捞的概率就会低很多,这是很值得中国借鉴的做法。
    
    要保护好水下文物,我们先要摸清家底,通过调查了解我们的海底、水底到底有多少东西,把它们登记在案,然后用管理及技术的手段,把它们监控起来,使之不被破坏及盗捞。
    
    新侨报:听说宁波在水下考古领域表现出色,业内甚至有“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之说法,是这样的吗?
    
    柴晓明:这是事实,而且在业内已成为共识。宁波因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在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无论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还是业务发展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1998年,国内第一家水下考古工作站就落户在宁波,2014年,宁波不仅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还成功举办中国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落成中国港口博物馆,短短几年宁波便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在人才方面,目前浙江拥有水下考古队员12名,宁波就占9名,他们承担着浙江沿海及内陆水域调查发掘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水下考古活动,“碗礁I号”“南澳I号”等发掘项目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本报记者 刘 挺/文 杨 辉/摄)
    
    (原文刊于:《新侨报》2015年7月31日第A15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