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走进历史名村二里头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春海 吴文康 参加讨论

    
    
    
    讨论早期中国文明史,二里头是个无法绕过的地方。二里头文化,以二里头遗址而命名。二里头村也因此获得国际知名度,国际学者不远万里而来,为的就是一探早期中国的究竟。
    二里头遗址上的工作队 
    虽然名字有些普通,二里头并非完全不起眼的小村。与周边村落一样,这里有四五千人,而且较为富庶,面貌也更像个小镇。
    在横贯村子东西的大道南侧,有一处安静的院落。红色的仿古门楼,有些古典气息;中间的大门和两扇侧门,一般都紧闭着;嵌在墙上的青黑色石牌,镌刻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丝毫不张扬。工作队驻地就位于二里头遗址内。记者特意在这里住下。置身曾有灿烂文化的土地上,仿佛跨越时间在与古人对话。
    工作队的驻地,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小楼,有点像个三合院。一间大屋是工作间,摆着各种资料和电脑等。“客房”里有一大一小两张床,以及简朴的书桌、卫生间和空调。夏季闹蚊子,就燃起蚊香或插上电蚊香。
    因为是接待来客,正餐是四菜一汤;每人两个饭碗,大碗盛饭,小碗盛菜。饭后,自己洗好放回碗橱。如果不待客,有时一顿饭就是一碗面条。
    在当地老百姓眼中,这个小院不无神秘色彩。“进去瞅瞅吧,墙上都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文物。”一位老大爷这样建议记者。
    打开文物陈列室的大门,文物架上满满当当的爵、鼎、罐、鬲等各种陶器扑面而来。由于保存条件有限,展示的仅是陶器,不过这已令前来参观的人们大饱眼福。
    工作队驻地门外是夏都广场。广场有一座两人多高的石碑,碑身上题写着“华夏第一王都”。另一块略显方正的巨石上题写着“偃师二里头遗址”,古朴、深沉。广场南面是一座土丘,当地人称其为“大冢”,其实是一座汉墓,上面建有多座小庙,旗幡飘摆。
    初夏之夜,广场上热闹起来,有烧烤和歌舞。一墙之隔的工作队院内,则平静许多。干完活儿后,工作队成员常早早睡下。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会出现在工地上。
    “半岛”上的古都邑 
    “五都荟洛”,二里头遗址是洛阳境内的五座都城之一,而且是最早的一座。
    位于黄河中游的洛阳盆地,周边由嵩山、熊耳山、崤山、邙山等群山环绕,境内河流众多,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及黄河“五河绕洛”。
    洛阳即洛水之阳,顾名思义是洛河北岸。洛河与伊河都是洛阳的母亲河,它们所哺育、呵护的区域,自古就人口密集、文明发达,因此被形象地比作“中国的两河流域”。正是在洛水之滨,曹植写下了《洛神赋》,极言洛河女神宓妃的美貌缥缈,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词句代代流传。东周王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全部或主体都位于洛水北岸,自西向东一线排开。
    二里头遗址位于今天的洛河与伊河间的一块半岛状的高地上,这两条河流近乎平行地向东流,在偃师东部的岳滩镇交汇为伊洛河,然后流向东北,在巩义注入黄河。直到隋朝,伊洛河的交汇点都在二里头遗址以西。伊洛河故道位于二里头遗址南面,仍能找到断崖的痕迹。故道的地势比二里头遗址低约2米。由于村民取土,原来坡度鲜明的陡坡如今看来已并不明显。
    正是半岛的独特位置,使得二里头都邑的中心区躲过了河水泛滥的劫难。一位当地老农以亲身经历侃出二里头“半岛”的优越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看来,其权威性不逊于专业学者:1982年夏伊洛河流域发大水,整个“夹河”地区全部被淹,仅有二里头所在的高地在水面之上,成了附近村民躲避水灾的“诺亚方舟”。
    今天,洛河在二里头村以北流淌。记者一路向北,步行穿过村子,又爬上大坝,出现在眼前的洛河,平静而浩荡地缓缓东流去。记者不禁想到,曾经璀璨一时的二里头文化并未全然逝去,而是随伊洛河汇入了黄河,仍在万古江河的奔流中散发光彩。(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