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宋瓷笔记》:别有一种悦畅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郭学雷 参加讨论

    颇难想象,在深圳这座熙熙攘攘的商业都市中,与我结缘近20载的刘涛兄,却能始终保持一份宁静淡泊的心境,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默默耕耘,且屡有建树,成果斐然——“他的《宋辽金纪年瓷器》出版已逾10个年头,而今此书已蔚然名著”(扬之水语),成为陶瓷学界同仁及收藏家、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前不久他的新著《宋瓷笔记》由北京三联书店推出,也同样受到读者欢迎。
    
    新著围绕宋瓷谈鉴赏、论学术、记人事,饶有情致与新意;所附400余幅彩色插图,包罗宋瓷精粹;文求雅洁,书卷气之浓郁,亦甚可喜。著名学者扬之水作序,赞其“别有一种悦畅”。我感到,这种“悦畅”可从以下几方面体会:
    
    深入浅出,好看易读。书中文章既有研究论文,也有杂录、琐记等,可说是多种文体、多个视阈、多副笔墨的混搭和杂糅。作者在《后记》中表示,即使研究性的文字,也更中意不拘一格的“信笔书写”一类。言近旨远、深入浅出,以非学术的方式把学术的问题说清楚了,那一定是好文章。该书的这一特点,也是能够引起非专业读者兴趣的“看点”所在。也正因如此,该书甫一问世,便引发好评,有读者赞其“好看易读”,是“难得接地气的好书”。
    
    问题意识与书生情怀。只要对中国古陶瓷有些兴趣,特别是了解一点中国陶瓷史的读者,都会感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这个“不同”表现在写作内容和态度上,就是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热诚的书生情怀,即使是在那些小品似的轻快晓畅的杂录、琐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基于“问题意识”的学术敏感,使得作者有着超乎常人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涉及的“官钧”年代、钧窑源流等国内外古陶瓷研究热点课题的解决,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此外,刘涛兄的书生情怀还表现在他的文字上。有性情,少世故,便是《宋瓷笔记》文字的最大特点。书中的记人论事,眼光一律“平视”,有一说一,扬长的同时亦不避“短”,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信。对于可能涉及人事的敏感学术论题和当今日益浮躁的学风,也敢于发声,亮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学界越发“世故”的今天,这种率真的书生情怀尤其值得“点赞”。我们说,无论任何一门学科要想真正发展和成熟,就必须要有正常的批评。如果大家都一团和气,或者表面客气,背后互不服气,甚至彼此拆台,那么这门学科一定是没有前途的。在此方面,《宋瓷笔记》也可说是领风气之先的。
    
    有思想的学术。作者认同王元化先生“有思想的学术”的理念,并在研究中努力追求这种境界。书里的一些篇什,如写红绿彩寒山拾得塑像、“皇帝万岁”铭瓷器以及黑釉茶盏、钧瓷窑变等等,常常越出瓷的界限,表面上是写瓷器,其实是在写历史,写文化,写人事。而且,对“物”的探讨常常会上升到“道”的层面。作者的这种“有思想的学术”,可谓触及了文物考古研究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正缘于此,在他笔下,那消逝已久的与古陶瓷相关的历史片段,却依然鲜活生动。
    
    “情境美学”的建构。平时常听刘涛兄说,他最怕读古瓷审美一类的文字,怕就怕在这些文字往往自说自话,与新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严重脱节。比如一谈到汝窑、官窑和钧窑等,就会扯上道学义理和徽宗皇帝,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因此,古瓷审美的前提必须厘清历史,也就是要把审美对象置于真实、具体的历史与文化的情境中考察。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就必须要有陶瓷史研究的支持。该书《芙蓉出水  错彩镂金:宋瓷与明清瓷审美说略》一篇的精彩论述,颇能体现著者这种“情境美学”建构的努力。扬之水先生也评价说:“虽然题为宋瓷与明清瓷的对比,内容却远不止此,技术与艺术、经济利益与社会风气、文人趣味与帝王意旨,千头万绪无不关于陶瓷的审美,不算多的文字,却简明扼要阐发透彻,实不啻一部陶瓷小史。”
    
    刘涛兄已年届“耳顺”,即将退休,但他并未停止自己的研究。眼下他正着手旧著《宋辽金纪年瓷器》的修订,并开始筹划下一步的研究与写作。他告诉我,如《宋瓷笔记》式的“笔记体”写作,今后还想继续下去,并使之形成系列和特色。作为多年的同事和挚友,我衷心祝愿他青春常在,心想事成!
    
    (《宋瓷笔记》,刘涛著,三联书店2014年9月出版,定价73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