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史学界曾经激烈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最终几乎都以无解而搁置。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00多年来我们对中国历史作出的解释,一些基本根据、基本前提、基本框架起初大多是从西方来的,是经过日本阐发转输而来的;后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好多也是经苏联诠释转输而来的。仔细想一想,近代西方构建解读中国历史框架的有些思想巨匠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其实很有限。我们要遵循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历史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历史出发,构建我们自己解释历史的话语体系,科学解释中国历史。 今天,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一个大历史观,对中国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作全方位深入了解,同时对世界历史包括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发展状况作通盘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大视野里深刻认识中国的历史,达到“述往事,思来者”的目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中国历史出发,从文明史的角度,围绕中国这样一个巨型国家、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巨型民族、中华文明这样一个巨型文明成长的全过程及其主要特征,构建起我们自己解释历史的话语体系。 强调从中国历史出发构建解释中国历史的话语体系,是因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在审视中华文明时,不能不首先注意到统一国家长期存在延续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最初是在广大农耕地区形成稳定的统一国家,随后又与广大游牧地区、山林农牧地区形成彼此优势互补、包容性很强的统一国家,创造了郡县制、科举制、科层制、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一系列使统一国家长期有效运行的制度。一旦出现动乱与分裂,人们依然将重建统一国家及相关制度作为首要诉求。 再如,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将个人、家庭、乡里、地方、国家、天下相互连接为一体的家国共同体,是中国统一国家得以存在和延续最为广泛最为强固的社会基础。历史上,中国统一国家的国家治理通常只到县一级,其下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家族,具有地缘关系的邻里、村社,具有职缘关系的同学会、同乡会、行会,具有同样宗教信仰的民间宗教团体,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类帮会在实际运作。家长、族长、地方士绅、地方能人,乃至所谓地方枭雄,经常是其领袖人物。这些草根社群团体,能够借助家训、家规、家范、族规、族约、族训、村规、乡约等对其成员进行有效动员、控制与管理,通过共同信仰、共同习俗以及共有财产、公共事业、共同活动化解众多矛盾、协调各种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稳定基层秩序,从而成为国家政权对基层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柱,成为动乱与分裂后重建统一国家的重要力量。 还如,中华文明不像其他诸多文明那样有一个统一宗教、统一教会。中华文明在精神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直面现实的责任伦理。几千年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伦理,“以义制利,以道制欲”的经济伦理,“中为大本,和为达道”的社会伦理,“道义相交,天下文明”的世界伦理,一直是人们衡量与判断是非的准则。中华文明包容众多宗教,但知识、情感、意志、审美等都不离不弃这些社会责任伦理。而这可能正是中华文明的长处。 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审视。研究这些问题,不是一味去肯定,也不是一味去否定,而是要发现历史、还原历史,真正认识中国历史的本来面貌,并实事求是地给以恰如其分的科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解释中国历史的话语体系,不随着西方话语人云亦云。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