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年5月17日 本报讯 (记者薛倩)5 月 12—13 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和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化的历史研究:理论、途径与个案”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市场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 30 年来,国内学界对于世界市场的重要性已有认识。然而,对于“是否地理大发现就已确立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否经过一个过程才最终确立”等学术问题却很少被讨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沈汉认为,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既要充分估计地理大发现所起的作用,也要看到各地区间联系的建立既不是由地理大发现所开始,也不是因这一事件而完成。正如马克·布洛克所提醒的,对于封闭经济的论断不可轻信。世界各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早有联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论述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问题。他提出,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空间联系的逐渐扩大和加强,与人类为建立全球统一的时间体系所作的不断努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也意味着,关于全球化的历史阐释,倘若缺乏“时间”这一面,则不够完整。 俞金尧认为,人类的时间应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随着全球交往的兴起和发展,全球层面上的时间统一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要求。全球时间的标准化过程与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是一致的,它们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面。如果说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那么,全球时间的标准化也是大势所趋,不可抵挡。在这个进程中,格林威治脱颖而出,成了世所瞩目的焦点,格林威治天文台及其所在的经线成为全球的时空中心,是大英帝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实力和霸权的集中体现。 学者认为,按照唯物史观分析,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全球史观是全球化在历史观中的反映。全球史是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全球史强调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主张摆脱 19 世纪兰克史学传统下的民族国家的范畴,在全球的视角下观察历史。这种思路为历史研究开辟了巨大的新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