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确实无疑的考古学专著,其中没有任何的虚构杜撰成分,书名也很端方周正。《何以中国》讨论的是中国的起源,作者许宏考古学科班出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头考古队的第三代队长。 ![]() 新著新译十种•《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那个时间,按照古典文献的记载,刚好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开端,所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都会这么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也几乎就是常识。事实上,探索历史的真实存在,除了文献记载之外,还要与考古材料相结合。到目前为止,学界还无法在缺乏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确证尧舜禹乃至夏王朝的存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换言之,许宏要破解一个历史大案:夏王朝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果真是中国最早?中国究竟为什么出自中原,又是如何出自中原的? 要说清楚这些问题,即使单凭想象也知道多么枯燥。大概这也是外行人,哪怕是学者,对于考古学专著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所谓“天书”想必没什么人真的见过,“验尸报告”却大概可以提供一个直接的观感。而对上述形式与观感的超越,也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许宏并没有直接给出结果,只是述而不作,清晰而客观地讲述了4000年前的中国的发展过程,让你看到蛛丝马迹,自己寻找答案。“他让读者自己去看,比如那些贵族随葬品,彩绘大龙盘等等,包括他带队发掘的二里头宫殿区,宏大的建筑就在那儿,很有王朝气息,还有爵、觚等,都是社会或政治象征性的器物,但到底干什么用,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很多人说,二里头就是夏,而许宏一直强调的观点是:只做解读,让大家去思考。”《何以中国》的编辑曹明明如是说。 到这里,我们似乎能够对“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会心一笑,她最后嫁给了一个考古学家,而考古跟侦探小说写作,虽不中,亦不远矣。值得注意的是,如同许宏本人所言:“说有侦探小说的感觉,我很高兴,那是在夸奖。”但他也说,虽然书写得像故事书,但出自“严谨到保守的学者之手”,每句话都是有根据或负责任的。 许宏认为,“中国”政治实体的出现不早于距今3700年,“此前可称‘前中国时代’或‘前王朝时代’,这是主流观点外的另一种解读”。确实,这与教科书上的“上下5000年之说”不一样。“3700年说与5000年说不矛盾,看你怎么看文明的诞生。”“我这是最狭义的婴儿呱呱坠地,你也可以说婴儿的出生可上溯到胚胎成形,或精子卵子碰撞,甚至父母双方结婚乃至恋爱,你说父亲或母亲的出生就是婴儿诞生的前提,也没错,但能说‘中国’孕育于旧石器时代吗?” (全文刊于:《中国历史评论》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