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东北亚城市考古揭示城市演进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 张春海 郝欣 参加讨论
    历史上的东北亚地区,曾是多个民族融合演进的舞台,积累了丰厚多样的文明成果。近年来,这一区域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加。10月19—23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东北亚古代聚落与城市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蒙古等国的学者参加研讨。
    城市考古成考古学重要课题
    近年来,城市考古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认为,城市考古学的基础是城址考古,但不能止步于城址考古。郑同修介绍了对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东平陵城遗址的城市考古经验,东平陵城是今济南市的前身,考古工作者通过将航拍片、各时期地图等汇集起来,结合文献与考古调查、发掘,从而全面研究其沿革、变迁。
    隋唐时期,中原北方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流行非常规整的封闭式城市,其渊源何在引人关注。有学者向上追溯至东魏北齐邺南城、北魏洛阳城、曹魏邺北城等,另有学者认为是受游牧民族影响的产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认为,这种形式的城市是中国古代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自然结果,而非受到游牧民族影响在北朝晚期突然兴起的事物。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外形规整的城址已经出现。文献材料和考古发现共同表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外形较为规整、封闭的城圈与同样特点的里相套叠,可能已是城市的显著外在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春秋时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各政权和豪强势力对人口的控制更趋严厉,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聚落形态都日趋严防自闭,隋唐极为规整、封闭的城市正是在此基础上循序演进的。
    唐宋之际,古代城市制度发生了一次大变革,但是对于这一转变的考古学调查和研究工作长期不足,学术界对于宋代城市尤其是宋代地方城市的规划和布局缺乏深入认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杭侃等学者遴选了河北省平乡县、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淳化县等18处宋代北方地区的新建城址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对遗址保存较好、文献记录较为清楚的11座城址进行复原,将这些城址按照街道类型分为三种:十字街类型、丁字街类型和一条主街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对宋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唐宋城市制度变革的认识。
    城市见证少数民族兴衰
    在东北亚的历史长河中,以辽上京等为代表的匈奴、挹娄、契丹、蒙古等多个民族所建立的城市历经兴衰,而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历史。
    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经调查和发掘已确定的匈奴时代城址和村落遗址达20余处,一些学者据此提出“匈奴已进入农业社会”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马利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匈奴城址中的大多数建筑及其使用都与汉人有密切关系,其中存在集农业、手工业和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典型城邑。像龙城那样具有诸长“大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的城,则很可能属于最高统治者单于,也可能是由穹庐站长组成的逐水草迁徙的城。在这类城中,农业经济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在辽代的五京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的辽上京是辽代最重要的都城。辽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汉城(南)两部分组成。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首次发掘了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2012年又对皇城内西山坡佛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表明,辽上京是我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它对于“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相关数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指出,黑龙江汉晋时期的遗存大约有2270处。其中,年代大体在两汉阶段、分布在三江平原北部的滚兔岭文化最为繁荣。该文化无论从地望、物产还是习俗等方面都能与文献记述的“挹娄”相联系,因此,从当前夫余和沃沮相对地理位置能够确定的前提下来看,滚兔岭文化无疑当是两汉时期挹娄部族的主体。这一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表现和趋势,与战国后期以来燕、秦、汉对东北地区的经营存在密切联系。中原式铁器特别是铁制农具在东北东部的广泛发现,说明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及作用。汉晋时期黑龙江东部地区人类活动的繁荣,无疑也应当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
    聚落考古手段创新
    通过考古工作者的丰富实践,针对东北亚地区聚落的考古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延平介绍,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赤峰学院历史系共同对赤峰市红山区东北部的红山进行了详细调查。在2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查得28处古代遗址,包括红山文化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等。红山这样的地形显然不适合居住,而这些遗址绝大多数分布在山顶或山坡。所以,至少在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这里的遗址可能是祭祀活动的存留。各时期先民所祭祀的对象应该是红山本身。
    韩国高丽大学考古美术史系研究教授李僖珍认为,研究居住遗址内部土壤作为一种方法正在被考古工作者采用。居住、炊煮、贮藏等空间利用方式,在遗迹的文化层中会发生一定的成分变化并留下痕迹。形态上的变化可以通过细微的土壤分析得知,通过多元素成分分析和磁化率分析等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人类活动信息。
    据悉,下届东北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