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考古历险记(续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王吉怀 参加讨论

    (接上)
    
    格萨尔王,对我好陌生啊,虽说我干了多年的考古,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偏远的话题,无奈,就急匆匆的借了本有关格萨尔王的书,才大致有了个了解。
    格萨尔王(古代藏族领袖),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
    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高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
    据说,在很早以前,岭国出一个穷孩子,起名叫觉如,这个孩子在奇异境界里诞生和长大成人。在岭国英雄云集,赛马争夺王位时,力战群雄,得胜称王,尊号为格萨尔。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
    对格萨尔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心中也就稍微有了底,再说,200公里的距离,听说还能开车去,应该很快就能完成对方所期待的考察,所以,就没有和北京的家人通话(那时候,也没有手机,打长途很麻烦)。
    该从玉树启程了,玉树州给准备了一辆吉普车,安排了一个会说汉话的藏族朋友当翻译,临行前,当地宗教局局长嘎子阿龙用藏语给他们作了一番详细的安排,叽里咕噜的说了半天,我就感到自己的耳朵白长了,后来是翻译告诉我,说途中要照顾好从北京来的尊贵客人,做到万无一失,当时,我好感动。
    该上车了,安排我坐在副驾驶,谁知道,后面本来能坐三个人的座位,却挤进了五个人。原来啊,是从那个寺庙来参加庆祝会的僧侣们作为陪同我搭车回去的,挤在后座真是委屈了他们了。
    藏族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车开得很好,人长得很帅,也是和其他的藏民一样,脸好黑。第一站便到了位于青海省最南端,也是玉树州东南部并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的囊谦县,这也是一个全属藏族的区域。达到后便和所属辖区的宗教部门联系,并由囊谦县宗教局长(名字记不住了)陪同,前往所要考察的寺庙。在囊谦县作了短暂的停留,还是想到大街上看看纯藏区县城的风光,必定是海拔4千多米的地方,走路都不敢放快脚步,要不就光显着嗓子眼细了。但是,当我看到藏族小伙子打篮球,天呢,他们怎么能喘得清啊。
    第二天一早,吉普车加满油,今天的路可就没有那么好走喽,有点翻山越岭过草地的感觉。平路时车开得不快不慢,当走在崖前时,司机却加大油门。后来我才知道,怕崖上踏落石头,这是经验啊。时至中午就到了属于囊谦县的吉曲乡。这里地势开阔,纯属草原牧区,牛羊遍地,河流密布,远远望去,山峰叠嶂,再衬托着蓝天白云,怎么去形容这美景都不过分。
    这里有几间房子,听说是一处学校,我很好奇,想看看藏区的小孩是怎样上学的。教室还算明亮,室内却是相当简陋,墙上倒是有块黑板,但没有课桌,孩子们席地而坐,很认真,自己的腿就是学习的课桌。经了解啊,这些孩子们都是草原上四面八方到这里来学习的,别看他们小小的年纪,可个个都有骑马的本领,他们从自己所在的牧区帐篷带上能吃一个星期的青稞面、风干肉什么的,在马背上走两天才能到达这所“学校”。看看他们吃的、穿的和学习的环境,我真是思绪万千(图7)。
    
    图7  藏族学校与学生
    与此同时,我还真正的了解到了藏区的风土人情,女性在结婚后,头上的饰物足有几斤重,主要是绿松石等装饰物(图8),嗨,藏族女性不容易啊,倒是没有什么活干,就是手里拿着转经不停的摇(图9)。
    
    图8  藏族妇女的头饰
    
    
    图9  手抱孩子的藏族妇女
    这里距目的地达纳寺还有些距离,才是中午时分,为什么不继续前进,我开始不明白,嗨,随他们安排吧。陪我的囊谦县的宗教局长和活佛、喇嘛们不知道去忙活什么啦,后来才知道,往前无法开车了,必须要骑马,他们去租马啦。在等待的过程中,司机和翻译要带我去钓鱼,嘿,我有些期待,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还真没有钓过鱼,真想感受一下钓鱼的乐趣。平时所看到的钓鱼,都是长长的鱼杆,水面上还漂着个鱼漂,钓鱼者在岸边或池塘边坐等,真是能耐得住性格的活动啊。平时在北京,我可不去钓鱼,哪有那闲工夫,在这里心情就不一样,再说,闲着也是闲着。
    在高原上钓鱼好奇怪,没有鱼干,他们忙活着准备了一根比筷子细的铁丝,一段像手指头粗的麻绳,拿了足足有二斤牛肉,天哪,这就是钓鱼的工具?不问那么多了,跟着走。
    坐上吉普车,行使在颠簸起伏的沼泽地上,停在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我一看有些傻眼了,这样的水流,人站在里面都很难站稳,里面会有鱼?再看看他们用这样的工具怎么钓鱼。 
    铁丝弯了个勾,栓在麻绳上,挂上一块肉,再栓块石头便扔到河里。我还在想呢,这么急流的水里怎么会有鱼,又有哪种傻鱼会上这样的勾。还在想呢,真的有愿者上钩了,就开始往上拉绳子。天哪,一条足有二斤重的鱼被勾住了嘴,摔着尾巴被拽了上来。这种鱼当地叫“华鱼”,厚厚的嘴唇,没有鱼鳞,据说是高原的水里才有。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感受一把,同样按照第一次的程序把鱼钩扔到水里,便想点上一颗烟慢慢等待,烟刚刚放到嘴上,就感觉绳子有情况,急忙往上拽,嘿,又一条华鱼上岸了,我高兴加激动的跳了起来,那种心情,如果不是当事者是难以体会到的,正像他们评价我的,说我像个得了大奖的孩子。
    藏民朋友不吃鱼,更不对鱼杀生,无奈,我改行了,他们钓,我来用水果刀挨个收拾,大约一个小时,地下摆了一堆,我用麻绳穿起来,似乎提着吃力。晚饭,鱼既是副食又是主食,为了有趣的喝酒,还和能说几句普通话的藏民朋友玩起了绕口令,和他们说绕口令,我就更有信心了:红凤凰飞,蓝凤凰飞,红凤凰飞完蓝凤凰飞。谁飞不好谁喝酒。和他们来绕口令,你可以想到结果吧。
    第二天,租马的事还没有谈妥,他们说:今天带我去打枪,可我还对昨天的钓鱼意犹未尽。藏民朋友真好,无条件的依了我,重复了昨天的欢乐。
    宗教局长和活佛、喇嘛们把马租好了,好像是每匹马每天20块钱,由于路途较远,又要翻山越岭过沼泽,必须每人一匹马。我开始害怕了,从来没有骑过马,而且还要走好几天,中途哪黑哪住,我能在马背上呆住吗?就向他们要求找匹最最老实的马。人家骑马都是骑光屁股马,可对我特别优待,马背上给铺了床棉被,把我连抬带拽的送上马背。哇,就一米多高的马,怎么坐在上边显得这么高啊,马一动,吓得我不知所措,没有马鞍子,就一条缰绳,两个脚在蹬字上掌握平衡。我的个娘,这哪敢走了啊。先在原地转了几圈,作个短期的适应。
    8个人的马队组成了(图10),我成了重点照顾对象,有局长、司机、翻译、活佛和好几个喇嘛,马背上除了骑人,还驮着帐篷、干牛粪、青稞面等,当然,还有为我特备的饮料、巧克力什么的。8月份的高原还是冷的时候多,我穿了一件毛衣,又套了一件雨衣,感觉还是冷,外边又加了一件藏袍,头上护了顶礼帽,勉强吧。
    
    图10  8个人组成的马队
    开始启程,他们安排了一个年轻的喇嘛在前面给我牵马,为了我放慢了速度,走在前面的人还不时的回头看看我,是担心我的安全,还是认为我成了他们的累赘。大约两个钟头后,我试探着自己牵着缰绳,掌握好两脚的平衡,嘿,可以自己骑着走了,我高兴,牵马的人更高兴。
    越走山越青,越走草越绿,草原上遍地是野花,五颜六色,缤纷有佳,可我只认识雪莲花,多数都叫不出名字。草原是那样的纯净,纯净的连棵树也没有,草原又是那样的空旷,空旷的见不到其他的人,走半天才能遇见一处牧民的帐篷和他们家的牛羊。看到帐篷我们就会下马作短暂休息。
    上马时是他们把我抬上去的,可下马自己也不敢啊,他们就跑到我的马旁,小心翼翼的把我扶下来,铺好了事先带的小地毯,拿出吃的和喝的。没想到,下马后,自己却感到站不稳了,两条腿劈的好像不能合拢似的,踉踉跄跄的坐在地毯上,打开易拉罐,喝,剥开巧克力,吃。
    牧民看到活佛,真是顶礼膜拜啊,纷纷作揖鞠躬,活佛也用手中的串珠在对方的额头上按两下,还依哩哇啦的说几句。牧民之间非常友好,他们会把自家自制的酸奶拿出来招待客人(图11)。高原深处的小孩看到我,那叫一个稀罕,看他们的眼神,肯定没有见过像我这样的人(图12),就像我们第一次见外国人似的,好奇怪,他们还窃窃私语,好像在说,乖乖,是外星人吧。
    
    图11  牧民们用自制的酸奶招待客人
    
    
    图12  藏族孩子
    短暂停留后,告谢牧民,继续上马前进。也许是骑了半天适应了,看地势平坦,还能拍拍马屁股跑几步,自己感到很自豪(图13)。
    
    图13  马上风采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