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清史稿点校之经过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华文史网 王锺翰 参加讨论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华书局组织人力,点校《廿四史》,1966年《前四史》出版。中经“十年浩劫”而中断。1971年,毛主席、周总理又指示,于继续完成以前未完成的《廿四史》之外,再增加整理和点校出版《清史稿》。这样,我也被借调到书局参加这一工作,时间是1971年8月底。记得那年8月下旬,就在我去书局的前几天,在民院研究部二楼楼梯上遇到民院革委会主任李力同志,他问我:“什么时候去中华?”我回答:“这个月底”。他自言自语地说:“好家伙!一借就是三年。”我心想,中国历史上编书印书,很少能按预定时间完成的,三年不算短,但也不算太长,能按期回来就不错,谁知这一借就是十年整啊。
    同时从外单位被借调来参加点校工作的,还有罗尔纲社科院近代史所,今已故、刘大年同前,今已故、孙毓棠社科院历史所,今已故、启功北师大中文系等先生,书局方面直接来抓这一工作的是吴树平、何英芳两同志,加上我共有七人,是书局各组中人数最多的。老一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师受任为书局标点《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加《清史稿》,非30年代开明书店出版柯劭忞所纂《新元史》的总编,可以不来书局上班,平日学习与具体事务均由副总编白寿彝先生负责执行。一次,大概是在这年九月的一个星期一上午九点钟左右,顾颉刚师来到书局看望我们,当时书局副总编赵守俨同志亟欲为我向顾师介绍,顾师云:“不用介绍,我们是老伙计了。”我听后十分高兴。回想起30年代,当时学术界流行将教授知名度高、地位也高的称为老板,像胡适称胡老板,顾师称顾老板。老师既称老板,学生像我自然是小伙计了!
    《清史稿》是民国二年1913年设立的清史馆开始编纂,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致完成,历时14年,参加编纂者大多为前清的遗老遗少,先后共有赵尔巽馆长,柯劭忞总纂等100多人参加。由于众手成书,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总纂亦未阅稿,刊行时又缺乏认真校勘,所以体例不统一,繁简失当,以致年月、事实、人名、地名、官名的错误往往所在多有,故而定编为未定稿《清史稿》首次刊印于1928年,共印行1100部,其中400部发行,被称为“关外本”即“关外一次本”;史馆人员将当存于北京方面的700部又做了一些抽换修改,被通称为“关内本”;以后关外又小有改动,重印过一次,称为“关外二次本”。
    这次在书局参加标点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选定工作本。经过一番比较审核,按版本论,“关内本”似是正本,但实际上,“关外一次本”才是原刻本,但后来“关外二次本”经过小修改,与“关内本”之略加审核相比,也还是较好的本子,可以说算是《清史稿》的定本了。因此,我们这次要用来点校的工作本就是用的“关外二次本”,不过我们同时对三种本子篇目不同的地方,都加有附注,并录其异文,附载于有关卷页之后。
    最初的分工是罗尔纲先生点校《本纪》,由吴树平同志协助;《志》先由启功先生一人负责,后来孙毓棠先生转来参加;《表》由吴树平同志一人负责;《列传》部分先由刘大年、孙毓棠两先生点校。启功先生和我因事迟到了两个月,启兄负责《志》的点校,我参加《列传》的点校。但我们二人同一间办公室,两张办公桌对面而坐,各自埋头看书、查书、标点,一次,正在标点《礼志》中的《嘉礼》时,他说道:在小时候有机会听到过长辈或亲友谈起过一些喜庆之事,比如五礼的吉、嘉、军、宾、凶中,我也许还知道其中一部分,哪能什么都知道呢?既不全知道,又怎么能来标点呢?而后又感慨地说:“我们虽然从事清史研究有年,在某些方面个别方面略知一二,也许多少有些一知半解,但就整个清朝一代三百年间来说,叫我们来干这项工作,是很不合适的,而我们实在也干不好。”启兄一席话实在是通人之论,我也深有同感。自己虽专攻清史,发表过几篇专题论文,以前在美国哈佛也学过一点满文,但对清史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还常常是云里雾里,如《列传》三一五《属国三·暹罗传》中记载,康熙四年1640年十一月,暹罗国王遣陪臣等赍金叶表文,表中有云“暹罗国王臣森列拍腊照古龙拍腊马噱陵坤司由提呀菩埃”同传内两见,跟着下文还有“正贡使握坤司吝喇耶迈低礼,副贡使握坤心勿吉瓦替、三贡使握坤司敕博瓦梯、大通事揭帝典”。按上所举的暹罗国大臣、正、副与三贡使、大通事之名,显系暹罗文的汉字译音,三个字的姓名固然较为常见,长达7个字、9个字的姓名就不多见了,而长达19个字的姓名实属罕见。我和启兄都不懂暹罗文译汉字音的含义,我还专门去了一趟北京大学东语系今已改名东方学系请教,答以三百多年前所用汉字译音的暹罗字,已难以还原为暹罗语了。事实正是如此,我们不能强不知以为知,不但7个、9个汉字的姓名不好强为区别来标点,就连以19个汉字为姓名的暹罗国大臣也只好连标在一起为一个名字。这实在是我们迄今为止没法解决的一个难题。
    就这样,我在书局呆了十个年头。1980年秋,因民院历史系把我调回,日月如梭,于今又二十余年矣。然点校《清史稿》之往事仍历历在目,不胜明日黄花,何萦系于怀!
        王锺翰谨识于2002年
    时年八十有九
    (资料来源:《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中华文史网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