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公众考古学在展览中的运用——以“广州考古六十年”展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报 newdu 参加讨论

    
    每个展览说明下都有小提示或小知识
    公众考古学是近年来一个新的学术关注点,其核心是通过公众对考古活动的参与,来最大限度实现考古学的价值和功能。它的内容广泛,从国家筹建博物馆、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颁布文物保护法令、兴办考古教育,到考古文博界举办展览、撰写科普类专著、邀请媒体宣传考古、组织公众参观工地等等,都属于公众考古学的范畴。
    作为一家遗址性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考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馆二十五年来,馆方进行了一系列公共考古学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包括展览进学校、社区,印制普及类书籍宣传册,新闻媒体报道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是2013年12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揭幕的“广州考古六十年”展览,为拉近公众与考古的距离,拉近市民与广州的距离,展厅内设置了富有创意的灰坑,利用考古地层模型介绍地层学知识,除了展柜中摆放各式考古工具外,为展览而设的儿童互动区内还有供触摸的考古工具、文物拼图、文物修复、拼图游戏等。此外,在辅助文字方面也“煞费苦心”,在每个展览说明下方都有小提示或小知识,用于解释常用考古学术语、引导观众带问题参观等。在辅助展板上,则图文并茂地介绍石锛、纺轮等知识,还比较了盗墓与考古,并呼吁文物保护等,使本次考古展不仅仅就考古论考古,而且引发观众思考盗墓与文保等话题。
    令人眼前一亮的灰坑
    何谓考古?考古很多时候就是以古人的垃圾堆(灰坑之一种)为对象来还原先民生活的过程。我们今天的丢弃垃圾可能会成为数百年后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考古并不神秘,考古学家并非圣贤,他们只不过靠着古人留下的证据说话罢了。该灰坑展示了现代一家人丢弃的生活垃圾,未来考古学家据此一步一步地推断他们的信息。比如根据贝壳、茶叶罐判断他们的饮食习惯,药瓶、药膏透露他们的健康状况,鞋尺寸、T恤推测主人身高体型,丢弃的文物报可看出他们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明晰此灰坑的年代,最后得出结论。考古就这样与我们的生活垃圾建立起联系,考古学家就是这样一步步还原古人的生活信息。
    益智童真的考古小天地
    走进本次展览的儿童互动区,俨然进入一片热闹的考古工地。一边墙上,小小考古家在拉探方、筛文物、清洁文物,干得热火朝天。墙下方,悬挂着草帽、洛阳铲、小手铲等常用考古工具,以供触摸和拍照留念。墙角停着一辆沾满红泥的手推车,这就是考古工地上常见的运泥车了。互动区中央是文物拼拼看项目,小孩子可以在这里拼凑破碎的陶器。在另一面墙上,有文物诊所,显示考古之室内修复、研究阶段,观众还可以利用纸、墨水和毛刷等工具亲手制作文物拓片。小朋友如果对电脑游戏感兴趣,还可以在旁边玩关于文物拼图游戏。总而言之,使小孩子体会到考古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
    详尽有趣的辅助文字
    在每个展览说明下方,都有一个小提示或小知识,或鼓励观众带着问题参观并寻找答案,或对上文名词作解释,又或是普及考古常识。比如小提示:石锛是什么?如何使用?它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请在后面发现答案;小知识:由于广州气候潮湿,土壤酸性大,古墓中的尸骨极难保存。为什么鹿颈村遗址的“广州人”却能基本完好呢?这可能和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废弃的贝壳有关。小知识:考古上经常可见T、M之类的大写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是什么呢?
    在辅助展板上,还有图文并茂介绍石锛用法,以呼应上面提到的问题。此外,还介绍陶纺轮、陶支座等使用知识。除了普及考古基本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还比较了盗墓与考古,呼吁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文物保护,使得展览主旨得到了升华。
    展览颇受观众欢迎。在展厅内观察,灰坑赢得最长时间的驻足,活动区也有较高的人气。有观众留言:广州考古老师的科普知识做得太出色了,有这么活泼生动的展览,你们辛苦了!也有观众留言:在这里让我们认识考古。还有不少观众表达了对考古的敬佩、长大后当考古学家等等。观众对展览的积极回应,是对博物馆人极大的鼓励,也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满怀信心地践行公众考古学,在策划展览、活动时多点思考“如何让公众参与”。只有让更多的公众认识考古,才能合力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展厅一角设置灰坑,数百年后考古学家发现后如何推断
    
    (《中国文物报》2014年4月30日8版  作者:黄明乐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