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古代的车,特别是乘人的马车同今天的好车一样是需要精心保养的。古人有一种习惯,即在不用车时往往要把轮从轴上卸下来以使轮休息。洛阳下瑶村的西周时期墓中有11面轮单放在墓的二层台上,可能是体现了这一习惯。还有汉代墓葬的一些画像石或画像砖中也有没有轮子的车的形象。 2014年3月1日 ![]() #马年说马车#【拉车之辕】轅位于车的中央,前后贯通,是车体中最长的一条任木。其最前端叫做"首",首后是"颈",颈下微曲处叫做''胡",又名"侯"(即喉),和舆前轸相交处叫做"軓",和舆后轸相交处叫做"踵"(即脚后跟)。实际上也是用身体上的部位给它命名的。 2014年3月2日 ![]() #马年说马车#【拉车之辕】辕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辀”(zhōu)。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是从形态上来命名的。因为它从侧面看,辕是前高、下曲、后平,又好像船舟之底,故以''辀''名之。此外,还有的说法认为是按照辕的数量来区分的,一根辕的马车叫做独辀车,两根辕的马车叫做双辕车。 2014年3月3日 ![]() #马年说马车#【拉车之辕】,清代许多大儒均据《考工记》等古书尝试将古车再现出来。一个难点就是古书记载的辀"曲中"的特点。他们将它设计成半圆的形状。可这样怎么拉车呢?从出土实物上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辀是在出舆后开始向上弯曲以使车适应马的高度的。2014年3月4日 ![]() #马年说马车#【拉车之辕】和其他精密仪器一样,车对尺寸的要求十分严格。以辕为例, 一方面辕需要和车厢前后底边结合在一起,在它们的交接处都有凹入的卯槽。另一方面,在衡和车厢之间,必须留下适当距离,短了,马的臀部就迫于车厢 ,马就无活动余地。所以辕的长度,要受到马身和舆深的两重限制。 2014年3月5日 ![]() #马年说马车#【拉车之辕】车辀虽然是拉车工具,但拉力并不是仅着于衡、辀交界的一点之上。例如两骖马(拉车的四匹马中位于外侧的两匹马)的拽力即由绳子直接系在轴上,与辀无关。但需要刹车或后退时,轴就靠不住了。此时,非全靠马臀抵坐緧、坐緧拉轭、轭制衡,衡制辀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为功了。 2014年3月6日 ![]() #马年说马车#【驾马衡轭】衡是一根横在马脖子上的木条,上面绑轭(è)来控制马。这根木条并不是一根简单的圆棒,早期它被设计为中部壮两端细,上下椭高,前后微扁,中部平直,两端翘起的形状。衡上的装饰也最多,可分为衡中饰、衡末饰、衡内饰、衡外饰4种7段。可能是放在车前面装饰门面用的吧。 2014年3月12日 ![]() #马年说马车#【驾马衡轭】轭(è)是架在马颈上用来控制马的部件。它的形状也是车的部件中最奇怪的了,轭的名字又叫做“乌啄”,乌就是鸟的意思,乌啄就是鸟的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呀,它可不就像一只鸟向下啄物时大张的嘴麽! 2014年3月13日 ![]() #马年说马车#【驾马衡轭】衡本来就是一根圆棒,可是也有非主流的装饰。在西安一西周墓地中发现了车衡两端微微上翘,套有一矛式装饰,还垂着用红色织物串上贝、蚌而成的饰物,虽非真正的兵器,但胜似兵器,真的瞬间就高大上了! 2014年3月14日 ![]() #马年说马车#【御马衔镳】御马就是使马听指挥,这并不简单,需要准备一套复杂的装备:络马头得有勒,封马口得有笼嘴,驱马前进要鞭策,顿马使停有衔、镳(biāo),指示方向有左右辔,防其逃逸有缰绳...木兰从军就骑个马不也要东市西市地准备麽? 2013年3月15日 ![]() 更多中国考古网精彩微博请关注http://e.weibo.com/kaoguwang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