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马年说马车——中国考古网新浪微博精选(2014年2月18日-2月28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newdu 参加讨论

    #马年说马车#【轮子的秘密】轮子那种标准的圆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寻找自然的曲木,可是生来就能符合轮子那种曲度要求的曲木实在不多,古代把这种木材叫做“蟠木”,是十分珍贵的材料。大多数轮子的牙还是采用“揉”的方法制成,历时很久。2014年2月20日
    
    
    #马年说马车#【轮子的秘密】古人用木头很难做出一整个像轮子那么大的圆形来,他们都是用拼装的办法,把三段或五段弯曲的木头组装成一个圆形。有趣的是在接口处他们使用了系鞋带似的方法 ,将两端木头用铜片和绳子绑住。不过这种方法在东周时候起就不流行了,不知道古人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2014年2月21日
    
    
    #马年说马车#【轮子的秘密】古代,车轮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匠们依据不同的地理地势环境造出相对应的轮子。汉代时,北方一带车轮普遍厚重,主要注重的是耐磨、坚实的特点。而在南方,这种重辋在泥泞路上有携泥不转之弊,所以更多地使用轻窄的轮子,发挥它轻盈便捷的优势。 2014年2月22日
    #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直到今天,轴仍然是所有车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古代匠人对轴提出了三点要求:木质要匀称,材料要坚固,两端要光滑。在古代的车上,它的中段必须十分粗壮,才能承载上面的车厢和乘客。而两端为了穿轮子的毂,必须十分圆滑,以方便轮子的转动。 2014年2月23日
    
    
    #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轴的长度自殷商以来有越来越短的趋势。这可能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殷和西周时期,车辆较少,车轴虽长,但相互摩击的情况不多,故可从容行驶而不虑轴断。东周以后,道路上“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交通堵塞严重,又不能限号 ,所以车逐渐趋于小型化了。 2014年2月24日
    #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古代马车的车厢只能有一根轴支撑,要保持车辆在行进中的平衡,轴的位置就大有讲究了。一般轴都不会放在车厢的正中而是略靠前三分之一,这样实际是利用杠杆原理消减了前面辀、衡的重量,防止出现前重而后轻的情况。同时,这样一点调整也使得拉车的马的负担大大地减轻了。2014年2月25日
    
    
    #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轴的另一个功能是安置轮子,可是光把轮子套在轴上是不够的,为了防止轮子随意乱滚,必须把它限制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这时一个新的装备就登场了:车軎(会读不 )。车軎是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车马器之一,它在车上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2014年2月26日
    
    
    #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车軎(wèi)是防止车轮逸出的重要部件,可是有时候它也能通过改造而具有“超级形态“。辉县琉璃阁战国墓中有出土在軎的外端装有一圭头形橫刃(图),强固而锋利 。这样在奔驰时如有人触及轴头,必会重裂其股。这种车也算是武装到到牙齿了吧。 2014年2月27日
    
    
    #马年说马车#【轴的姿态】车軎(wèi)是防止车轮逸出的重要部件,但车軎也需要固定在轴上,这个工具叫做辖。辖虽然并不起眼,但是却是缺之不可的重要部件。古人就曾用它做例子说“大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 2014年2月28日
    
    
    更多中国考古网精彩微博请关注http://e.weibo.com/kaoguwang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