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在2010年第11期《红旗文稿》上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与讨论。其中,美籍华人沈昆对撒切尔夫人此次演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几次写信给英国撒切尔基金会,以证明这份演讲材料是伪造的。有鉴于此,我们对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查询和查证,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关于撒切尔夫人这篇讲话材料的来源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瓦解苏联》译文所依据的材料源于2010年4月份我们与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现俄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卢基扬诺夫在俄国家杜马的一次座谈。在谈到苏联解体问题时,卢基扬诺夫逐字逐句地引用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1991年11月在美国休斯敦的这次演讲,并告知此部分内容已纳入他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授课的法学专业讲稿之中,此讲稿将于近期公开出版。 2010年5月18日,俄罗斯《独立报》在回忆和讨论戈尔巴乔夫“改革”25周年的系列文章中采访了10多位苏联“改革”时期的当事人,卢基扬诺夫也在其中。卢基扬诺夫在访谈中再次引用了此材料,并称苏联解体前几个月即1991年5月28日,他以苏联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在克里姆林宫接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与其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中,卸任后的撒切尔夫人言谈“直截了当”,向他详细询问了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的法律程序。卢基扬诺夫对俄罗斯记者称,休斯敦的讲话很符合撒切尔讲话的口吻和语气。(见俄罗斯《独立报》2010年5月18日,第96期,第11版) 二、关于俄罗斯网站登载撒切尔夫人此次演讲的情况 如上所述,俄罗斯众多网站及媒体对该演讲及内容均有大量的报道,其中不乏《独立报》这样的权威媒体。互联网俄文资源搜索显示,有的网页直接标题为“撒切尔的讲话——应当摧毁苏联”。有的网友还将这份演讲材料发表在“欧盟委员会”网站论坛上,时间为2009年9月15日,题目是“撒切尔的报告——苏联必须被消灭”。内容涉及撒切尔夫人1991年11月18日的演讲内容,为英文。 三、关于英文媒体报道撒切尔夫人此次访问和演讲的情况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在英文网站上搜索了有关撒切尔夫人此次演讲的情况,结果显示如下。 1.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影音资料管理中心(ITN Source)的资料档案有相关记载和资料(参见网址 http://www.itnsource.com/shotlist/ITN/1991/11/22/T22119113)。ITN Source隶属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ITN)。该中心除了收藏与管理ITN本身的视频资料之外,还为英国路透社、美国福克斯、澳洲第九新闻频道等在内的20余家国际知名新闻媒体提供专业权威的影像资料。据该中心1991年11月22日(档号:T22119113)的资料显示,1991年11月18日,撒切尔夫人对美国休斯敦石油学会发表讲话。网站还交待了撒切尔夫人上台、下台、与当地人交谈,以及在场媒体的一些细节。资料同时交待,这是撒切尔夫人卸任后的一次旅行。 不难看出,这是一份待播发的视频资料。目前尚不清楚,这份资料是否曾经在英国电视台公开播放。为了取得这份视频资料,我们曾致信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但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2.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纽约时报》1991年11月18日登载了来自休斯敦17日的消息,题为“一次焦虑的石油业会议”(An Anxious Oil Industry Meets)。该文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特约演讲嘉宾将参加美国石油学会在休斯敦举行的这次年会,并将发表演讲。文中特别提到,到场的还有大约50名俄罗斯人,而会议却未对这些俄罗斯人作出安排。显然,这些俄罗斯人的到会是不在会议计划之内的。事实上,据该篇报道显示,俄罗斯当时刚刚批准建立石油生产与精炼的合资企业,俄罗斯人此行正是为了建立相关联系。次日,即 1991年11月19日,《纽约时报》对该会作了跟踪报道。报道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当天会议上的主要发言者,主题应当是环境与石油问题。《纽约时报》的两篇报道有力地证明,撒切尔夫人确曾于1991年11月18日在美国休斯敦发表过演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关于撒切尔夫人的这次演讲,我们进一步求证了撒切尔基金会。基金会的克里斯·科林斯(Chris Collins)承认,他们原本以为撒切尔夫人曾于1991年11月 18日在芝加哥对美国石油学会发表过演讲,但我们提供的《纽约时报》的报道线索更正了这一点:即撒切尔夫人的演讲地点是在休斯敦,而不是他们此前所认为的芝加哥。下面是2010年9月1日上午我们发给撒切尔基金会邮件的基本内容: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这次写信给您是希望您帮助我们查证:(1)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否于1991年11月18日访问了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2)那天她是否在美国石油协会发表了演说?根据《纽约时报》(1991年11月18日)报道,美国石油协会于1991年11月18日在德克萨斯的休斯敦市召开了年会,并邀请撒切尔首相作为特约演讲嘉宾参加会议。当时在场的还有50余位不请自到的俄罗斯人。具体信息,请参考《纽约时报》上由马修·瓦尔德(Matthew L. Wald)撰写的《一次焦虑的石油业会议》一文。据说,撒切尔夫人的演讲被当时在场的一些俄罗斯人记录了下来,并且迅速地在俄罗斯的网络上广泛传播。尤其是俄罗斯著名的《独立报》(2010年5月18日)还发表了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叙述了撒切尔夫人的整个演讲。此外,我发现了该演讲的英文译本,供您参考。希望能尽快得到您的答复,谢谢! 撒切尔基金会的克里斯·科林斯于当天下午给我们回复了邮件,其基本内容为: 感谢你们。之前也有人向我征询过此事。在撒切尔档案中没有这一文本,但我们已与API(美国石油协会)进行了接洽。如果能够找到相应的磁带或文本,我们将会把它们公布在网上。我们的档案文件显示,撒切尔夫人确实在API作过演讲,而且那是一个对媒体公开的场合。我们过去认为演讲的地址是在芝加哥,但你们提供的《纽约时报》的文章更正了这一点——演讲实际上是在休斯敦。欧盟论坛上演讲的英文译本,是我所看到的最全的版本。但文章的内容比较奇怪,它明显与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南辕北辙——文章里提到,撒切尔夫人认为不存在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以及她认为苏联经济取得了成功等等,这些观点都是很荒谬的。这篇文章看上去比较像是俄罗斯方面杜撰的。 四、关于演讲内容的真实性 检索结果显示,上述英文媒体对撒切尔的休斯敦演讲均未涉及具体的内容。同时,撒切尔基金会的克里斯·科林斯也承认,基金会的内部档案中没有这次演讲的相关内容。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俄罗斯的各大媒体和网站却对此次演讲有着大量的报道,甚至连演讲的内容和持续时间也交代得十分清楚。 沈昆等人之所以质疑材料的真实性,其依据正是此前他与撒切尔基金会克里斯·科林斯之间的通信。在与沈昆的通信中,撒切尔基金会的克里斯·科林斯称,他不掌握相关文字档案;说演讲不是在休斯敦,应该是芝加哥;称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关系甚好,她不可能讲对他“不好的话”,由此断定,材料可能是俄方“伪造的”。在我们向撒切尔基金会提供了俄罗斯《独立报》、《纽约时报》等俄文和英文来源求证后,至今他们并没能拿出任何证据,以证明撒切尔夫人根本没有上述内容的“演讲”,而后也没有任何回复。我们就此正式回复了美籍华人沈昆,但目前再未收到沈昆的回应。 关于这次演讲的具体内容,我们还相继向负责会议组织的美国石油学会以及保存影像资料的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求证,但二者均未给予答复。 前面提到,这次美国石油学会年会是在没有邀请俄罗斯人的情况下召开的,也就是说,是在撒切尔夫人不知道俄罗斯人在场的情况下召开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刚刚卸任的撒切尔夫人会如此“直截了当”,开诚布公,大有大功告成、论功邀赏之势。 据俄方来源透露,撒切尔夫人这次演讲中涉及瓦解苏联的内容,是由当时在场的几名俄罗斯人回到下榻的旅馆后根据记忆整理记录下来的。几年后,出现在俄罗斯网站,并且被曾与戈尔巴乔夫和撒切尔夫人均相识的卢基扬诺夫这样的人多次公开引用。 至此,可以判定:撒切尔夫人曾于1991年11月18日访问过美国休斯敦,并在美国石油学会组织的会议上发表过演讲。到目前为止,演讲的内容是由俄罗斯媒体和俄罗斯相关人士披露或转引的。而英国撒切尔基金会不能提供(或不愿拿出)此次演讲的具体内容,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公司、美国石油学会也保持了沉默。我们认为,在撒切尔基金会没有拿出可信的证据反驳俄罗斯媒体的相关报道之前,可以使用俄方的材料。 五、撒切尔夫人要求戈尔巴乔夫不要让“德国统一” 2009年底,从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流出一份外交档案材料,被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媒体纷纷报道。正值柏林墙倒塌20年之际,英国《泰晤士报》、俄罗斯自由电台及其网站披露,1989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在与戈尔巴乔夫会面时,称英国和西欧都不希望“两德如此快速统一”,并“请求”戈尔巴乔夫阻止“两德统一”。此消息一出,德国社会哗然,英国外交部十分尴尬(参见2009年9月11日英国《泰晤士》报,俄文报道参见“自由”电台网站 http://www.svobodanews.ru/ articleprintview/1823183.html)。戈尔巴乔夫基金会负责人气急败坏,称档案披露人不应如此“炒作”。因为这份档案文献上明确注明,撒切尔夫人对戈尔巴乔夫等在座的人特意声明“以下谈话请不要记录”。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败亡是发生在上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苏联瓦解后,许多苏联外交和苏共历史档案材料或散失或被瓜分。其中不少被转让或贱卖到美国。苏联解体后不久,作为历史当事人的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均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类似的基金会掌握和隐匿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文书档案和文献。如今,在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一些历史档案或“被有选择地”披露,或被人为地尘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期待,会有更多的历史材料被披露,也会有更多的历史细节被还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