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文保课上的数字妙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刘 爽 参加讨论

    我是一名从事文物保护教学的一线教师,1995年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毕业, 1997年走上考古及博物馆专业的讲台,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文理交叉的《文物保护概论》课,迄今已十七个荏苒春秋!
    回首来时路,为了使枯燥生涩的理化知识让多数理科基础薄弱的文科生易于接受,为了深入浅出找到恰当的文理交叉知识的嫁接点,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夜深人静挑灯夜读殚精竭虑。下面,撷取文保课堂上关于数字妙用的例子,来说明我是怎样将看似不相干的文保概念串联起来,既做到活跃气氛,又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了一举两得。
    零是文物保护理念中的“零介入或最小介入”(minimum intervention),也就是尽量少的对文物本身进行干预,通过创造一个适宜的最佳保存环境,最终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从而避免新技术新材料对文物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保持文物的最真实存世状态。这与当前国际上倡导的文物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 conservation)的理念相关联,因此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和最佳环境控制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是世界上第一部与文物保护有关的法律,即1793年法国的《共和二年法令》,因一位教士针对法国大革命期间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行径提出意见而制定的。
    二是文化遗产的“两性”,即原真性(authenticity)和整体性 (integrity)。“原真性”的概念在1964的《威尼斯宪章》中首次提出,之后内涵不断扩展和深入,至2000年,由世界遗产中心(WHC)主持的“Recommendations of the Expert Meeting on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an African Context”中将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并列提出,相对于大多数文献将Integrity翻译成“完整性”,考虑到真实世界中历史文化遗址亦以残垣断壁的形式存在,我们认为后者翻译为“整体性”更为恰当合适。
    三是文物的“三大价值”,即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的价值是本身固有的,保护不能提高它的价值,但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文物的价值可能被重新揭示和认识。文物保护的实质就是保护文物价值所赋存的实体。与“三”有关的还有文物修复的三种模式,即考古性质修复、博物馆性质修复和商业性质修复,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修复的“度”的问题。
    四是指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标志,即必要的保护范围、标志说明 、记录档案及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文物保护要根据文物的级别制定相应级别的保护方案,并报相应级别的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备案。与“四”相关的还有保管文物的“四字要诀”:稳、准、隔、紧。稳就是双手捧持,放置安稳;准就是大小高低,轻重拿准;隔就是避免碰撞,分装间隔;紧就是缝隙填实,包裹束紧。这其中不仅包括了文物的正确拿取方法,还概括了保存、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一辈的文物工作者,出于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总结出的文物整理工作经验,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创造了数万件稀世珍宝颠簸辗转数万里而无一件破损的令举世震惊的奇迹,充分表明规范的文物整理操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五是指修复文物古迹应遵循的“五个原”: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与之相关的还有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展看古画“五不可”:酒后、灯下、雨夜、俗子、妇女,这其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说明文物保护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即深入人心,但也不无偏见和成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此外,还有文物保护工作的“五纳入”: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六是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六步”: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订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原则上所有文物古迹保护工作都应当按照此程序进行 。
    七是中国文物保护必须遵守的“七字真经”——“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文物保护基本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违背的“七字真经”。
    八是文物的“八个特性”,即物质性、文化性、真实性、唯一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价值固有性、作用延续性、世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
    九是“玉在九窍而尸不腐”,是中国古代一度流行的一种保护经验,葬玉制度以及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的出土即为其证,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臆测,玉衣在、尸骨腐的例子屡见不鲜。
    十是《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规定的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原则:一、必须原址保护。二、 尽可能减少干预。三、定期实施日常保养。四、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五、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六、正确把握审美标准。七、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八、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九、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十、预防灾害侵袭。与之相关的还有文物库房的“十防”即:防火、防震、防水、防盗、防潮、防雷、防干、防光、防污染、防虫菌。此外,中国古代还有“图书保护十法”:避蠹药、防蠹纸、防腐墨、改字方、防霉糊、杀鼠剂、糊剂、加封术、防潮法、收藏室。
    十六是文物工作的“十六字基本方针”: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非物质遗产的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其中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管理是保证。
    ……
    怎样上好文科生的《文物保护概论》课,十七年来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的探索之路。用数字将相关知识连缀起来,使枯燥的知识传授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通过活泼生动的方式使文物保护的理念在学生们固有的知识结构中扎根、内化、沉淀,最终变成自觉行为做到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因此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文保教学实践。
    (《中国文物报》2013年8月2日7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