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这里流行多人合葬,你看,这个墓葬里,一层又一层堆叠起来,埋了60人,只有最上面1个人的尸骨是完整的,随葬品有180多件,大多为陶器、木器等。”在1月24日的2012年度新疆考古成果汇报会上,参与考古发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馆员王永强,向新疆文物考古和社科界专家学者们介绍和硕那音克墓地时说。 随着王永强展示的考古资料图片,记者看到了墓葬石室里,一个个不同姿势的尸骨。60个人如何放在一个墓葬里?王永强分析后认为,第一个人埋葬后,再把石室打开时,将原来的尸骨推到一侧或放在石床下,再将新的尸骨放在石床上,这样反复直到最后一个下葬的人为止。所以,只有最上面的尸骨才是完整的。 “一次葬的墓很少,大部分是将人葬后,再打开二次葬,多人多次葬比较多。”王永强说。至于为什么会流行多人合葬,王永强推测可能和信仰有关。 那音克墓地位于和硕县那音克乡本布图村乃仁克尔恩郭勒沟的一个山前台地上。墓地原来有160多座墓葬,被盗情况比较严重。2012年8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52座,出土遗物600余件。 墓葬主要分椭圆形竖穴墓和椭圆形竖穴石室墓,周围有小型祭祀台和祭祀石围。随葬品主要有陶、铜、铁、金、木、骨角器等,还有一些羊肩胛骨、羊肋骨、马肋骨和狗骨等。另外,还出土了1件铁犁,铁犁头和木扶手基本完整,是新疆地区墓葬中第一次出土。值得一提的是,陶器中80%为彩陶,其形制和装饰纹样与察吾呼考古文化同类器物相似。经过初步推测,这批墓葬的年代在青铜时代晚期到早期铁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以游牧经济为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