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四年考古发掘证明——向家坝沟通峡江地区与成都平原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四川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长江三峡与成都平原之间,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存在一条文化交流通道。12月11日,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汇报会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披露了4年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为研究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峡江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以及解读中华文明形成进程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认为,“这是四川乃至西南考古的重大突破”。
    4000多处遗迹填补空白
    自2009年6月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宾市博物院、屏山县文管所开始对四川境内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于今年10月全部结束。4年来,考古队对54个文物点进行了64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历史遗迹4000多处,出土各类文物3万多件。
    “填补了很多学术空白。”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第一次在川南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将川南历史提前到距今4700年;第一次在川南地区发现汉代聚集区,为研究当时的民族活动与迁移提供了新视野;第一次对明清遗存进行大面积发掘,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沿江聚落的等级与规模,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分布格局等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多元文化并存迹象明显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位于金沙江上,自古就属于多民族聚集的区域。4年的考古发掘也证明,此处应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岩在向家坝主持了4年的考古发掘,他根据出土的陶片分析,发现距今4700年-4500年,此处主要汇集着本地的土著文化和来自峡江地区的玉溪坪文化;距今4500年-4000年,是本地土著文化与来自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并存;距今3000年-2800年时,是土著文化与一种外来文化共存,但这种外来文化是来自于峡江地区、成都平原还是云贵高原,目前无法判断。
    其他考古发现也在证明着向家坝的文化多样性。相邻的骆家沟遗址和石柱地遗址,已发现的墓葬、陶窑、房址等遗迹,组成了汉代聚集区。30多枚巴蜀印章出土,首次在川南地区发现的蜀汉时期文物,则表明着蜀人南迁于此的可能性。明代平夷长官司衙门遗址的发现,为此处为少数民族聚集提供了依据。“向家坝的地理位置特殊,在三峡与成都平原交界处,随着先民的迁徙,就有文化交流。”刘志岩说。
    尽管考古发现收获颇丰,但还有不少谜题需要破解。如,目前考古发现最早到距今4700年,那以前的遗存是尚未发现还是原本没有?向家坝在汉文化扩张中扮演着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四川曾遭受两次重大变动,向家坝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高大伦说:“未来6-8年内将继续进行研究,希望能解答这些谜题。”(四川日报 陈四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