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秦汉考古的第三代权威工具书——读《中国考古学·秦汉卷》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焦南峰 参加讨论

    近半年来,有暇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考古学·秦汉卷》,收获良多,不言不快。
    《中国考古学》(九卷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其前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写1961年12月出版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及1984年5月出版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之后,系统编著的又一部大型中国考古学的综合著作。其中《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系统回顾了中国秦汉考古研究一百多年发展的历史,全面总结了自1920年代初以来近90年间中国秦汉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择要论述了国外有关中国秦汉考古的资料及学术观点,深刻揭示了秦汉文明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演进轨迹。个人认为,《中国考古学·秦汉卷》是一部中国秦汉考古研究的历史;是一部秦汉考古学研究的主要资料索引;也是一部有关秦汉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专著。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在绪论中首先系统地对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外国的探险家和学者对新疆、关中、辽东等地秦汉遗址的调查、测量和发掘,到21世纪初秦汉考古研究呈现出大繁荣局面的今天,一百多年秦汉考古的历史分五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并对每个阶段的重要发掘工作、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进行了评述。事实精准,裁选得当,评述客观。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全面梳理了近90年间中国秦汉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成果。言其全面之一,是指《秦汉卷》编排合理、面面俱到。与《新中国的考古收获》秦汉部分一节(18页2万字)、《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秦汉部分一章五节(132页近19万字)相比,《中国考古学·秦汉卷》全书容量剧增,达到十四章79节153万字。这种剧增的根本原因无疑是考古学的发展和考古研究成果的大量积累,但同时也反映了秦汉考古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深度的增加、技术方法的改进和考古工作者学术眼光的全球化,通过“秦汉考古的历史回顾”“秦汉考古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秦汉考古的主要课题及其展望”以及“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的联系”等章节的新增加应可见其一斑。言其全面之二,不仅指其内容在涵盖我国广大疆域之外,还涉及包括中亚、西亚、欧洲、蒙古、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中南半岛等受秦汉文明影响或出土秦汉文物的国家和地区;还指其在系统介绍秦汉考古调查、发掘成果的基础上,又客观地综述其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在页下附有详尽的资料索引。不夸张地讲,其资料丰富、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材料来源清楚,确是一部好的工具书。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在追溯历史、总结现状的基础上,还对有关秦汉考古学的理论、方法论及部分重大问题等进行了新的归纳和探索。其首章绪论从“秦汉考古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关于秦汉的文化分期”“关于秦汉考古的文化分区”“关于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应用”“关于‘历时性’与‘共时性’以及‘类比性’”“边远和少数族地区的考古研究”等六个方面入手,对秦汉考古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性思考。例一:编者在夏鼐等先生关于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认识“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科学论断的基础上,指出“历史考古学相对于史前考古学而言,具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其一,是必须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其二,是其主要任务和研究的重点发生转移,即转移到物质文化的研究,精神文化的物化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具象化、实证化研究。”并进一步强调“进行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学研究,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纪年资料或有年代标示的资料,同时与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有机结合,这是历史考古学的特点所决定的。”例二:针对考古学资料梳理和社会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编者提出了“历时性”、“共时性”与“类比性”三原则,认为“由于资料的限制和学科发展的时代局限,我们还不可能就所有问题都进行‘历时性’的说明,但‘历时性’作为一种原则不宜忽视,至少应当避免把某一时段的东西作为整个秦汉时期的东西加以解释和阐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一事物不是从一个地区直接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关系,将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的东西联系起来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历时性’的观察和分析,是应当避免的”。“所谓‘共时性’是指我们在研究统一性与地域性的过程当中,不同地域间的比较应当是同一时段的相互比较研究。”“所谓‘类比性’就是同类方可进行比较。当然,类别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界定,但无论如何,比较的双方和多方必须同类。”例三:在汉墓的文化分区研究方面,该书明确地提出了关中、中原、幽燕、北方长城地带、东北、山东、苏皖、江汉、湘鄂(江南)赣、东南、岭南、川渝、甘青宁、西南等14区的分区意见,这无疑是大量汉代墓葬发掘、新的资料丰富积累后对过去学者“六区”、“十区”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细化。
    以对秦汉考古全面深刻的回顾、总结、思考为基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还提出了 “秦汉考古的主要课题及其展望”,对今后的学术研究重要课题、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规划。其规划不仅有如都城、帝陵、墓葬考古等长期研究的热点课题,还强调了诸如地方城邑、聚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生活等相对冷清的领域与课题,为秦汉考古学谋好了篇,布好了局。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1961年出版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及1984年出版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先后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研究的必备之书。《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继承了前书的优良传统,以其严谨的学风、科学的编排、全面的资料收集、恰当的剪裁、客观的论述以及对学科历史现状的深度把握和对未来发展进步的宏观展望,成为一部资料性与科学性俱佳、兼具学术性和权威性的综合著作。
    秦汉考古学的出现和发展经过了百余年岁月沧桑,在中国考古学诞生并初步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伴随着考古事业的进步逐步发展并走向辉煌。我们由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到发掘了大量的秦汉遗存,基本完善了学科体系,搭建起秦汉文明的基本框架。今天应进一步充分重视和利用历史文献,做好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田野工作质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从历史考古学的性质、任务及其特点出发,根据考古资料,运用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唯此我们才能尽快构架并复建秦汉社会历史与秦汉文明的摩天大厦。我想这也就是《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编著、出版的初衷所在吧。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刘庆柱、白云翔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280元)
    (《中国文物报》2012年9月21日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