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汉东先生是位作家、资深媒体人。徐苹芳兄认为他“是一位极富中华文化传统的文化人”。我和他未曾谋面,但神交已久。《钱汉东考古文选》收录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见诸报端,其中有些文章我曾读过,感觉视角与论述,均较新鲜,激起过一些思绪,认为是能被内行人视为知己、外行人能读懂的作品。 如果将人的生命比喻为一首乐曲,又将人的职业比喻为乐器的话,那么人的生命这一乐曲往往是以一种职业奏响的,所谓专家是也;有些人却用两种甚或两种以上的乐器奏响他的生命。钱汉东先生的生命即属于后者。他是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考古人,将考古视为他从事的作家职业之外的另一职业。既广泛涉足考古学,又有专攻;既研究已发表的资料及论著,又深入田野实地考察遗存。 钱汉东先生涉足的考古学领域相当广泛,上自史前万年仙人洞,下至清代,其中马家窑蛙纹、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三星堆和“志丹苑”元代石闸,均进入了他的视线。他的专攻则是瓷业考古,且对其中的香炉独钟,发表了《日照香炉——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这样的专著。同时,据他告我,他为了对瓷业考古做深入的研究,自费考察了宁夏、河南、内蒙古、江西、福建、浙江等22个省、市、自治区,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奔走于荒山野岭,以身和心去触摸历史,感受文明,净化了心灵,开阔了心怀,最后著出《寻访中华名窑》这样另类的考古调查报告。苹芳兄说:钱先生“走过的古代窑址,比我这个专业工作者都多,他这种执著追求高雅文化的精神,令人钦佩。”我虽不能列为研究瓷业考古的学人,但也有同感,且认为当将钱汉东先生归为田野考古工作者行列。 我说《寻访中华名窑》是另类的考古调查报告,是指这部田野考察报告是用散文形式撰写出来的。他用散文形式写的包括这两部著作在内考古学论著,不仅保持了论著的考古科学性,还增加了可读性,实现了我提倡的提高前提下的普及,贴近了公众,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我希望我们专事考古学的考古学人,能出现更多的如钱汉东先生这样的考古学人。 钱汉东除了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唤起公众珍爱文物,走进文物保护之外,还以著文、写信和策划纪念著名的陶瓷考古先驱学者陈万里先生等方式,直接投入了文物保护工作。是我倡导的将考古工作纳入文物保护体制的一位值得推崇的实践者。 (《钱汉东考古文选》,钱汉东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定价:88元) (《中国文物报》2012年9月7日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