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中国考古学不是世界考古学的一部分么?除开中国考古学,世界考古学指什么呢?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世界考古学的旗帜下,是否有必要提中国考古学呢?如果提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此等等的问题冒出来,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中国学术在竭力寻求世界承认的时候,在国际合作风起云涌的时候,在“考古中国学派”破壳而出的时候……。其实,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同时也发现它们不过是“中国与世界”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考古学版。 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考古学界基本说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的观点,他曾经指出: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考古学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跳出中国的圈子;然后,研究中国丰富的资料是否可以对这些属于全世界的问题有所贡献;最后,如果有所贡献,能不能用世界性的学者都看得懂的语言写出来。我批评过这种观点,所谓世界学者能读懂的语言,也就是英语;所谓世界考古学,也就是欧美考古学,更准确地说是盎格鲁-萨克森考古学。前些天看了儿子的科普读物《人面兽心的旧石器时代》,其中有十道考古题,每题一分,三分以下的是黑猩猩水平,七分以下是尼安德特人水平,超过七分才是现代人水平。我跟儿子一起做了做,自信是旧石器考古方面的专家,超过七分应该不成问题。结果是我跟儿子的水平一样,都是尼人水平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很简单,这些问题是出给欧洲孩子的,我们不熟悉。考古学存在地域性。 如果张光直先生说的不是考古学,而是地质学、古生物学、乃至古人类学,有问题么?我想很少有人会质疑中国的自然科学与世界接轨。为什么考古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呢?为什么使用大量数学的经济学没有成为自然科学呢?为什么法律、社会学不是自然科学呢?为什么文学艺术哲学没有成为自然科学呢?因为这些学科都涉及到社会文化背景,适用于某一社会的规律不一定适用另一社会。就像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营养科学,知道每天每人需要多少热量、多少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等,但是我们依旧需要各式各样的烹调方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往往存在多种解释都具有合理性的情况,男性的视角、女性的视角;统治者的视角、被统治者的视角;中央政府的视角,地方的视角;社会的视角,个人的视角……如此等等,很难说一个对,另一个是错的。 人的世界跟动物的世界不同,人有精神世界,它是由意识到自己目标的人创造的;它也是一个历史的世界,因为它随着人对世界的意识而改变。这是哲学释义学的观点。人的世界需要“理解”,需要“从里面来理解”,而不是因果解释。考古学研究的是人的世界,它所研究的“文化”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以文化生存于世界之上,所以考古材料有意义的,包括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意识形态上的意义等等。因此,张光直先生的的普世考古学观念有问题。上纲上线一下,他代表“美(帝)国主义”,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 另一种观点相信中国考古学立足于自己的问题与材料,可以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许还可以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世界考古学中的中国考古学派”。这是否可能呢?我不禁想到中医。在所有中国传统中,我发现没有比中医的命运更有说服力的了。我的祖父、父亲都是中医,他们非常希望中医有朝一日能够发扬光大,但是他们看到是中医的日渐式微,看到的是一堆在背诵千家妙方的学生,看到是挂着中医的牌子,开完中药再开西药的中医师。中医的前途在哪里呢?中医不可能假装西医不存在,不可能置当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而不顾,中医不可能永远抱着几本传统的基本经典不放。中医的前途必定在于能够结合最先进的医学与科学成果,必定在于能够吸收西医的长处,必定在于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 所以,我深信: (1)未来中国考古学必定要站在西方考古学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2)中国考古学要成长起来,必定要有自己在理论、方法与实践上的创造。 那种认为中国考古学不需要了解世界考古学就能自己发展起来的观点是要不得的。世界考古学也许可以不了解中国,中国却不可以不了解世界考古学,尤其是西方考古学! 如同自然科学可以不需要考古学,而考古学一定需要自然科学一样。 中国考古学必须要了解世界考古学(或者说西方考古学),但不等于我们就要成为他们。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创造,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还做得很不够。如今我们倒是特别热衷于让他们了解我们,特别希望得到他们的承认。我不是说这不重要,只是这没有了解他们重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才是制胜之道,而不是相反。(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 陈胜前)(《中国文物报》2012年3月16日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