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大学期间的民族调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newdu 参加讨论

    
    1958年徐萱龄(左)同调查组同志在广西贺县壮乡留影
    
    1956年孔哲生、徐萱铃在学习
    我大学期间的民族课程是在中央民族大学上的,授课的老师主要是林耀华先生。林耀华先生当时讲的是民族史,宋蜀华先生给我们讲授民族志,后来陈永龄先生也参加了讲课。对于民族学课程我比较有兴趣,所以比较认真。要说后来我从事民族学专业从哪里起步,或许就要从1958年的那一次民族调查开始。
    1958年中央人大常委会的民族委员会,感觉到民族地区变化特别快,就想抢救民族地区文化,于是开始组织了全国性的调查。这次民族调查的规模很大,是一次全国民族地区普遍的调查,调动了全国大概三千多位各个行业的专家。知道这个机会以后,我们北大历史系1955级的考古班比较积极,主动找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委和我们系的老师,问能不能参加这次跟考古学有关的调查。没料想领导们居然就同意了。不仅是我们班,还包括我们年级、上一个年级很多同学都得以参加。由于当时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我们班除了几位学生没能参加之外,其他同学都参加了这次调查。
    我们这些考古专业的同学,被分到全国不同地区,调查的任务也各不相同。我被分到广西组,大概1958年8月底出发,到次年的四月份前后才回来。大家的任务,基本上就是野外调查,以及撰写民族史、民族志。
    我被分到了广西桂北组,就是桂林北部三江、龙胜,当时还有一个县叫大苗山,后来这个县被取消了,划归融安县。我们这个组有陈慧和、杨秉功、徐萱龄等几个同班同学。同组的组员,还有历史班和其他班级的同学,比如1954级的曲军锋。因为当时我还不是党员,曲军锋是党员,所以由他领导我。
    我们在桂北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壮族、苗族、侗族三个民族。那时候我们很年轻,环境虽然比较艰苦,但是感觉很好。在经济困难时期,吃的也还行。那时候下乡都是挑着担子,一头放着行李,另外一头放着书和马灯,很艰苦。我们当时也是收集了很多文物。比如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集了很多铜鼓,还收了很多的地契和文书之类的东西,上交给调查组。这些东西应该归到广西民族研究所,但那个时候赶上“大跃进”,像这种东西收在家里会被认为在“搞四旧”,所以丢在那里没人敢要,我们就捡起来了。调查时路上毒蛇特别多,记得有一天我们到一个村寨去,山坡的土路上刚下完雨,蛇多得一塌糊涂,几乎走十步就是一堆蛇,只好不停拿棍子把它们挑到旁边去。
    我们调查的时候记录下来每一个民族的资源环境、生产、生活、信仰、文学,整理出不少调查报告,后来的成果就是《广西民族调查报告》系列。另外我们还参加了《壮族简志》、《壮族简史》的编写。调查的时候还要画草图。这些图,主要是地图,有时候还要画一些气候图或者器物图,比如生产工具、器具这些都是要画的。因为我们整个调查组都没有照相机,没有办法,所以只有文字记录。
    民族调查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是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同学中一直坚持做民族工作的成员,后来走上了民族考古之路。在北大读书期间的民族调查的经历打下了我日后治学的基础。(宋兆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1955级学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文物报》2012年4月11日3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