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浅谈对古建文物修缮的一点感受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马洪云 参加讨论

    古建文物本身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建筑,它身上记载述说着当时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建筑样式、规格、建筑工艺、手法、社会发展程度、人们喜好等等都能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因此,在对待文物的修缮上,我觉得应该慎重,因为每一次的修缮都会使文物原本存在的一些历史遗传信息消失,经历修缮的次数越多丢失的信息就越多,文物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当然文物建筑不可避免或大或小地都会进行修缮,为使文物本体承载的历史信息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呈献给后来人,更多的是要考虑文物本体的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我觉得在修缮中应该遵循以下做法:
    一、进行细致周密的勘察,提供翔实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是否进行修缮还是进行日常保养维护,修缮采用何种方式,是落架大修还是局部落架……勘察可为采用何种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勘察时不能放过细微处,尽可能多地收集历史信息,避免造成永久的遗憾。
    二、对古建文物修缮慎用落架大修。文物建筑本体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载体和见证,一旦进行落架大修就意味着整个建筑将被编号打散,其结构原有的完整性会被破坏,尽管后来按照原样进行了恢复,但毕竟是重组了一次。另外在落架中会对木构件、彩绘等造成一定的人为损坏,加之对糟朽木构件的鉴别更换或是进行了大量更换,文物本体的历史信息量会不断下降,乃至流失。
    三、古建文物修缮尽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在实际的文物古建修缮中对木构件部分一般都遵循了这一做法,但在修缮墙体时,大多只注重了外表与原来一致,原墙体的材料因各种原因就换成了其他材料。最为常见的如土坯的墙体,因土坯比较难找,做法和工艺上也比较繁琐一些,多被采用了红砖代替。还有些黏结材料被掺入了少量的水泥等等,此类做法虽然易行,也增加了文物本体的强度,但其本身的信息就减少和消失了。另外,对新修缮的部分没有必要进行做旧处理,让人可以看出修缮的痕迹,有一个新旧对比,留下每个时期的修缮印记,一目了然,而且修缮部分终究不可能与原来的部分相吻合,做旧虽然可以让修缮部分与文物本体看起来比较协调,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太可取。
    四、在古建文物修缮中要注重彩绘部分的保护。彩绘是古建文物中较为精彩的部分,是重要的历史遗传信息,在修缮中对彩绘的保护尤为重要,在有的修缮中为保持彩绘的一致和协调,会对更换部分的彩绘按原样进行重新彩绘或是对未更换的部分做了更为鲜艳的彩绘,几乎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信息,使文物价值大大下降。在针对有彩绘的木构件一定要甄别木构件是否能用,如果能用,对彩绘只能进行表面处理和保护,继续使用,对不能使用的木构件上的彩绘可按原有样式,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彩绘,无需做旧。
    以上是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对古建文物修缮方面的一点体会,总的来说,就是要使珍贵文物延年益寿,保留下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历史遗传信息,呈现给世人,感受祖先留下的蕴藏智慧和心血的实物见证。(《中国文物报》2012年3月9日7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