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后河村东北、连霍高速公路扩建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唐代初期墓葬。该墓坐北朝南,为长斜坡单室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86°。该墓曾遭盗扰,残存随葬品五件,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一面珍贵的隋代练形瑞兽铭文镜。该镜形体硕大且厚重,版模清晰,图案华丽,铸造精良,不失为唐镜中的精品,为研究中国古代铜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兹作简要介绍。 该镜为圆形,圆纽,连珠纹底座。镜子正面背面均呈银白色,局部有红色锈斑。镜直径16.9厘米,缘厚0.85厘米,纽高1.5、纽径2.4、纽孔1.0厘米,重982克。内区四瑞兽和二团花环纽,瑞兽和团花均两两相对。其中二瑞兽似雀,另外两只瑞兽似虎似狮,四兽作相戏状。瑞兽丰腴柔健,尾端有一团尾毛卷起,形态极其活泼生动,立体感强烈,有呼之欲出之感。每个团花的花蕊外,为六瓣喇叭形花瓣及卷叶纹,花瓣所吐出的花蕊组成一圈连珠纹。团花花叶繁茂,花蕊饱满。瑞兽和团花均为高浮雕,瑞兽之间和瑞兽团花之间均衬以卷草及图案化的花卉纹。瑞兽及团花外环以锯齿纹带。中区为铭文带,共铸楷书铭文8句共32字,在“中”字与“练”字之间有一空格,显然当在此处断开。铭文具体内容如下:“练形神冶,莹质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绮窗绣幌,俱含影中。”铭文之外亦环绕一周锯齿纹。外区饰变形卷云纹。镜面纹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充分显示出当时制镜匠师炉火纯青的艺术构思与技巧。 铭文如诗如歌,每句四言,文辞优美,对偶押韵。前四句说明该镜由良工冶铸,质量精良,照人映容“如珠出匣,似月停空”,格外清晰。后四句描写一位妇人对镜整容、闺阁梳妆的情景:她既画眉,又在脸上打粉,还倚着窗户绣花。整段铭文将铜镜之精美、妇人之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情调浪漫而令人心动。 隋唐铜镜,其形制、花纹和铭文等都与汉镜大不相同,呈现了全新的面貌,可称为“隋唐式镜”。隋和唐代前期的铜镜仍多为圆形,镜钮以圆形居多,但也有采用兽形钮、龟形钮和花形钮的。隋和初唐时,镜上主题纹饰以灵异瑞兽为主,再配以吉祥祝福等言语的铭文,纹饰布局拘束谨严,但形象生动活泼,丰腴柔健,铭文以四言句为最多,五言句次之,都属骈体诗文式。铭文的字体都是正体楷书,与汉式铜镜多用篆书和各种简化字相比,也迥然不同。 这面铜镜以四瑞兽和二团花作为主题纹饰,分布于内区;外区配以铭文,显然具有隋和初唐铜镜的主要特点。考古发现的这类以瑞兽及团花为主题纹饰并配以铭文的铜镜,并不多见。该铜镜与1984年扬州出土的唐代“瑞兽铭文带镜”及西安隋、初唐的墓葬中出土的“练形六瑞兽铭带镜”相似,这类铜镜流行于隋代及唐初。综合该镜出土背景,该铜镜时代为唐初无疑。目前所仅见的几面练形瑞兽铭文镜,多以瑞兽装饰内区,不见团花。该镜将瑞兽与团花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纹饰风格,是极为少见的。该镜为科学考古发掘所得,出土时间、地点清楚,时代准确,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该镜的发现,为研究初唐铜镜的纹饰、工艺、铸造技术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中国文物报》2011年11月25日6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