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探访:株洲燕子岭古窑 尘封800年的熊熊火焰(1)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株洲日报 钟联明 参加讨论

    
    燕子岭古窑发掘现场
    
    衡山窑出土瓷器
    【核心提示】8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株洲市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发现一处距今约800年的南宋古窑遗址,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出土瓷器标本约26吨,从器型、釉色、纹饰上看,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在此之前的考古工作中从未发现过。专家初步认定其为地方品种民窑,且局限于株洲地区。
    【采访现场】色江村,一个美丽的村庄
    因新修的醴茶高速要从村里贯穿而过,沉寂了数百年的宋代古窑址现身了,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从此闻名遐迩。
    9月18日,艳阳高照。驱车从株洲出发,1个半小时即至攸县网岭镇。然后转道前往酒埠江镇,再沿用水泥硬化的乡村小道赶赴色江村。沿途青山含黛,绿水如蓝,青瓦白墙雕花窗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放眼望去,赏心悦目。
    储藏有陶瓷原料高岭石
    色江村位于酒埠江镇集市西偏西南7.7公里,西、北界网岭,境内有色江自然村,故名。村委会驻盆形坳自然村。据5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彭建文介绍,全村方圆7.2平方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1021人,1115亩耕地。去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
    色江村以种稻养猪为主,其中300亩水田用于杂交水稻制种,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有少量枇杷、李子等果树,菜园里种的多是青椒、苦瓜等家常菜,近年有村民引进草莓、角瓜,但种植面积不大。据专家勘探,色江村地下储藏有红柱石、高岭石、硅石和黄铁矿,前两种为陶瓷原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个别村民用土窑烧制陶罐,后来不知何故而“销声匿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少数村民曾烧制过勾瓦出售,工艺一般。因封山育林,柴禾越来越少,烧勾瓦的行当被淘汰。此前,曾有村民发现过陶瓷瓦片,但以碎陶片居多,因无人深究,故无“下文”。
    王姓村民祖先来自江西
    色江村紧挨吏塘、白竹两村,附近有窑背村。外人称颂色江村“人勤物丰水美”。站在村里的一处山坡上环顾四周,但见田里稻浪翻滚,山上人工营造的杉木郁郁葱葱,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不时掠过一群群归鸟。深深地吸几口气,空气是那么的清新。
    村民中以王姓者居多,占到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一王姓老人称,其祖先由江西迁徙而来,具体年代已难考证。村里还有姓赵、姓张的,姓谭、姓欧阳的,均有百人以上,彭姓人较少。村里80岁以上者有10多人,高寿者已满96岁。
    考古人员撤离后,曾经热闹了几十天的燕子岭窑址发掘现场重归寂静。掀开的黄土已将700多平方米地下的秘密公之于众。偶尔有路过的行人,也仅仅是放慢脚步,打量几眼,然后就匆匆离去。当年熊熊燃烧的窑火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