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6日,秋风刚过,几场潇潇秋雨洒落在原野,塞外的天气已变得寒冷。一辆吉普车从科布尔镇出发,路过周边的村庄,时走时停,车上的人一会儿和田地里干活的村民聊天,一会儿和草滩上放牛的牛倌啦呱,时而又爬坡下梁,在荒地里面寻找什么,他们的行踪引起了村民猜测和议论。晚上,他们住宿在村民家里,满身尘土,一脸汗渍,忙着向村民发放红红绿绿的传单,村民们读了传单内容,听了他们的讲解,才明白这几个人是在搞文物普查。 这一行四人是内蒙古察右中旗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又是该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成员。组长刘雪峰,组员王刚、王彦、陈文俊。9月26日上午,四人接受普查任务,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下午就乘车出发,开始了不可移动文物遗址的调查工作。从这天起,他们认真地调查、详细地测量和记录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绘制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他们清楚第三次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但是全旗779个自然村,一部分自然村居住分散,由好几个村落组成,即使一天一个自然村,也得两年时间才能走遍。因此他们分秒必争,不敢浪费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普查工作紧张而有序,几人分工协作,一村一村走访,一处一处的调查,发现一点线索,就直奔目标,忙得忘了休息吃饭。有时错过村庄无法住宿,四人就在小车上打个盹,拿车上预备的方便面、矿泉水充饥止渴。吃的时间长了,队员们一看见方便面,胃中就泛酸水。看着队员们难以下咽的样子,刘雪峰诙谐幽默地说“当年红军长征时,要是有这么好的吃喝,那可就享福了”,说得大家一齐笑起来,抓起方便面放进嘴里,使劲地嚼着。普查期间,他们就是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凑合着。 在行进途中,小车会不时地陷入泥潭、沙窝,推车成了他们最头痛的事,四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好长时间才能把车推出来,鞋袜湿透,满身泥浆,凉风吹来就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们不敢停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普查点。立冬过后,塞北已是冰封雪飘,天寒地冻,凛冽的西北风吹在脸上如刀割针刺,尽管天气恶劣,也没有挡住他们普查的脚步。直到临近春节的前几天,四个人才满身疲惫地回到家里。春节期间是人们走亲访友,亲朋聚会的日子,他们却聚在办公室里梳理四个月的成果。元宵节的第二天又驱车赶往普查的乡村。 普查组成员都已步入不惑之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的顶梁柱。肩上担起文物普查的重任后,他们的精力全放在了调查文物上。下乡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回来休整几天,又忙着核对材料,整理记录,难得和家人说上几句话,常被家人埋怨。今年三月份,刘雪峰的妻子张艳荣经旗医院确诊患了子宫肌瘤,急需做手术。身为普查组长的他只得让妻子自己复查,吃点药,输几瓶液,抽不出时间陪妻子去看病。在妻子幽怨的目光下、无奈的叹息中,他毅然踏上普查的征程。直到七个月后圆满完成田野调查任务,才匆匆带妻子赶往市医院作了肿瘤切除手术。 为了增强全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他们先后印制了近万份文物保护宣传单,每到一个自然村,就向村民发放传单,讲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了群众珍爱、保护文物的意识。在普查中,许多群众义务为他们带路,提供线索。他们不会忘记库联苏木——一位六十多岁的牧民——停下打草的活计,冒着寒风,步行十几里,领他们去石桩嘎查找一处清代石刻的遗址,并详细讲述了这处石刻的来历。在大滩乡铁圪旦村调查时,一位老人引领他们爬上高高的钟馗崖找到元代古墓葬的遗址,几个人忙着登记,拍照,下山后已是深夜,老人怕天黑路滑发生危险,挽留他们住在自己家里,吩咐家人做了香喷喷的饭菜招待他们。 今年九月份,普查组听说大滩乡土城子自然村北面的山坡上有数座古墓葬,立即开车前往。村子里,村民们都忙着起山药,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普查队员找不到向导,正着急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农妇自告奋勇,带着他们找到古墓葬群。这数座古墓用石垒砌而成,呈圆形,直径大约4到5米,高出地面50到60厘米,基本保存完好,经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突厥墓。 普查组在广益隆普查时,有位村民气喘吁吁跑来报告七股地村古城遗址有几个人盗窃文物的可疑行为,他们立即赶往七股地,盗窃者闻讯而逃,普查组连夜设立了保护标志,并很快落实专人看管,使这座土城子遗址申报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管护。 从2008年9月26日到2009年11月16日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普查组顶严寒冒酷暑,风霜雨雪无阻,走访了11个乡镇苏木园区、176个行政村、779个自然村,访问乡村干部1011人、农牧民5000人次以上,行程达5.7万公里,其中崎岖陡峭的山路占了一半以上。他们四人在察右中旗41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磨烂了十几双军用胶鞋,留下了一行行深深的脚印,挥洒了一把把汗水,苦中作乐,以普查为荣,收获了丰硕成果。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定了296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其中新发现213处,复查83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数量增长了3.56倍,采集各类文物标本3160余件,征集民间文物13件,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任务。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8月13第3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