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黑龙江民族丛刊( 双月刊)》2015年第4期,第190—192页。 作者简介:王俊铮( 1990 -) ,男,陕西宝鸡人,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2014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东北边疆史研究; 吴博( 1985 -) ,男,吉林长春人,中外文化交流学史学会秘书,主要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王俊铮,大连大学 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吴博,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国际交流部,辽宁 大连 116622。 《东北古代史研究》( 以下简称《研究》) 一书是王禹浪教授与王文轶再度师生携手,合撰佳作。笔者为本书作一简要评述,并隆重推荐给学界各位师友。 一、《东北古代史研究》内容梗概 《研究》一书立足于整个东北区域,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放眼整个东北地区,是东北边疆史学界又一部以整个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分“东北古代历史地理研究”、“东北古代民族称谓研究”、“东北地区古城研究”、“东北古代历史研究综述”四章内容,分别从以上四个不同角度对东北古代历史与文化予以深刻解读和阐释,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东北区域古代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以“东北古代历史地理研究”为开篇第一章,作者就辽东、辽水、辽海这三个十分古老的东北地名及黑水靺鞨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细致的考据和逻辑缜密的阐述,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所提观点,为探索黑水靺鞨的地理分布开辟了新路,对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第二章“东北古代民族称谓研究”中,作者分别对契丹、女真、满洲和山戎这四个在东北古代历史上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古族称谓问题进行了精深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对契丹、女真民族称谓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的探讨最具见识和功力,是近年来东北边疆史学界乃至整个中国民族称谓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文章。 第三章“东北地区古城研究”,分别对辽东半岛的高句丽山城、辽阳城、牡丹江流域辽金时期女真人筑城和辽宁辽金古城予以综合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创造的东北古代城市文化和都市文明,尤其是对辽东半岛高句丽山城的全方位论述,不仅站在了辽东之巅俯瞰高句丽民族创造的城防和边防体系,更是以古代东亚世界的视野整合这一高句丽文化奇观,并结合以高句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数次战争加以论述,文章颇有兵家纵横捭阖的恢弘气势。 第四章为“东北古代历史研究综述”,系作者近年对高句丽历史文献、蒙古学、满学以及三江平原古族考古学遗存等东北历史民族问题的研究综述,旨在通过对近几十年海内外研究成果予以梳理和整合,分析学术界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为以后学术界继续深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中所涉内容,大多数已见诸各学术期刊,本书在对其收录的同时,又结合最新学术界研究成果和考古学新材料,对部分内容予以修订、补充和调整,虽多为旧文,但却不乏新意和新说,这也是本书出彩之处。 二、《东北古代史研究》的学术创新与价值 《研究》一书内诸文,皆是近年王禹浪教授与其弟子王文轶在学界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笔者每每读来都深为两位先生旁征博引、文献考据、缜密逻辑、广阔视野的学术功力所折服。 王禹浪教授曾历经10 年时光研究哈尔滨地名含义,先生在此期间积累下了深厚的地名学研究功底,深得其中的研究三昧。王禹浪先生早年地名研究的力作《哈尔滨地名含义揭秘》[1]曾引起了中外学界轰动。在辽海地名的系列研究中,先生更是发挥了其地名研究之所长,对历史文献及今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综合论证诸家之说,最终得出结论: “辽东”因“远在九州之东”而得名,是最早见于史籍的“辽”字地名。两位先生提出,“辽海”的概念堪称辽宁地域文化、流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复合体,能够反映出辽宁地域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适合冠名辽宁的历史文化。”[2]24 本书将黑水靺鞨历史分为勿吉、靺鞨七部并存至高句丽灭亡; 高句丽灭亡后至渤海国建立初期;大武艺北定黑水部到渤海国确立五京十五府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而对不同历史时期内黑水靺鞨的地理分布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析。通过论证松花江在古代亦被称为黑水,认为黑水靺鞨应分布于安车骨西北方向的今三肇( 肇源、肇东、肇州) 地区,从而肯定了文献记载的正确性。 东北古代史的核心是东北古族研究,因而《研究》一书以此作为第二章,讨论契丹、女真、满洲及山戎的民族称谓问题为中心,兼及其民族精神与考古学文化[2]36。《研究》第二章诸文正是试图以具体民族称谓为个案,探索其背后的复杂含义和承载的民族精神。作者多维度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学遗存及民族称号中所隐含的语言学意味,最终得出契丹为“东方太阳神”之意,女真则意为敢于与天鹅搏击的猛禽“海东青”。论证环环相扣,逻辑一致,正证、反证、旁证结合,架构合理,结论可信。 东北古城亦是王禹浪教授长期以来较为关注的领域,早在 1994 年先生便出版了享誉海内外的名著《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这部重要的著作于 2007 年再版[3]。作者从宏观视阈着手,以全域、全局的眼光观察高句丽民族在辽东山峦之巅的伟大创造,更具理论性、全面性和广角度。作者指出: “从流域的角度对辽金时期女真筑城的分布来阐释,因为任何民族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都离不开河流这一重要因素。通过对牡丹江流域辽金时期女真人筑城分布的阐述,来探索这一地区的古城布局及其特点,从而可以窥见女真人筑城的起源及其规律。”[2]189事实上,东北区域内的古代民族遗存、遗址、城址及都城的分布皆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其人群和文明的中心如何移动,都离不开沿河而居这一规律。牡丹江流域密集的女真人城址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辽金时期辽宁的城镇化进程和繁荣的城市文明,“对辽宁地区以及整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区域的古代历史进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渤海国的城市文明以及在其统治区域内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成果,并且将城市文明和封建化进程推广到更加广阔的地域”[2]208。 三、《东北古代史研究》的学术特色与意义 王禹浪教授从事东北史研究四十余年来,一直以他的热情和坚守专注于东北边疆史研究,可以说,先生正是以他的血液和真诚去温热东北的历史。先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他先后提出了“金源文化”、“京旗文化”、“哈尔滨地名天鹅论”、“哈尔滨城史纪元”、“旅顺唐鸿胪井研究”、“东北五大流域文明”、“五大帝国王朝”等众多重要的学术命题。王文轶师兄称赞先生“既精于历史细节的考据,又长于宏观视野下的‘大历史’研究”[2]299,可谓一语中的。 《研究》一书是我国东北史学界又一部书名中冠以“东北”的著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东北边疆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批批著作的相继问世,一个个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一座座古代遗址相继被发现,都将东北史研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诚如王禹浪先生在本书封面上题写的那段令人回味的话语: “东北史研究越来越具有区域化、系统化、多样化、国际化的特征,学科交叉、学术前沿、学术手段、学术背景的复杂化、科学化、年轻化、融通化日益突出。”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落地有声,展现了东北边疆史未来广阔的研究天地,而其背后承载的也是数代学人不懈努力的艰辛历程。 《研究》一书内容丰富,论证严谨,视角多样,分析透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很强的时代感,字里行间隐露着两位师长对东北大地的脉脉深情和浓浓爱意。统观全书,笔者以为有如下几个特色: 其一,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从全书收录诸文内容来看,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几乎遍布整个东北地区,涉及辽东、辽水、辽海等辽宁古代地名,辽东半岛高句丽山城、辽宁辽金古城、辽阳城等辽宁省内古代城址,黑水靺鞨地理分布、三江平原古族遗迹、牡丹江流域女真筑城等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古代文明遗存; 在时间上从远古直至清代,纵贯东北古代历史达数千年之久,可谓兼具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其二,打破地域界限,倡导流域文明。本书仍旧延续王禹浪教授一直以来倡导的流域史和流域文明的研究理念。先生认为,在历史上,东北的历史与文化是沿着江河流域或沿海、沿湖的走向而分布着,因此,以流域史和流域文明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整合东北区域历史与文化,以流域代替区域,以流域打破国界,以宏观的东北亚流域视野研究和论证东北古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在《研究》中,《黑水靺鞨地理分布考》《辽东半岛高句丽山城研究》《东辽河流域的古代都城———辽阳城》《牡丹江流域辽金时期女真筑城分布研究》《辽宁地区辽金古城研究述略》《三江平原地域古族考古文化研究综述》等文,均散发着浓郁的流域文明气息,使我们对东北古代民族文化、城址分布、城市文明以及人地关系有了耳目一新、高屋建瓴的认识。 其三,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国东北是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欧板块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地区,这里不仅在古今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漫长的古代历史、人群活动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使这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五大帝国王朝之所以在这里崛起,其背后均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的理念之间辩证哲学的缘由。王禹浪教授在《研究》序言中这样写道: “东北地区的早期文化与文明是不断融入周边的草原游牧文化,驯鹿文化,海洋、江河、湖泊的渔捞文化,山地文化,发达的农业文化,半岛文明等因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在东北区域文化中,不仅要深刻理解中国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的关系、东北文化与商周的关系,还要了解和研究与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贝加尔湖周边驯鹿文化、北部寒地大河文明、日本海洋文化、朝鲜半岛文化的关系。”[2]13这段话一语道出了东北区域史复杂的内涵。因此,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如同“万花筒”、“五彩拼盘”般的区域史时,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便十分关键。《研究》一书涵盖东北史诸多领域,综合诸文的论证与阐释,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历史学、文献学、训诂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地名学、地理学、环境学、语言学、城市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融。未来的学术发展愈益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一书已走在了时代前列,它无疑将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历史的典范。 其四,尤为重视东北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王禹浪教授长期致力于东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早年曾受到我国历史地理学大家谭其骧先生点拨,并以最年轻学者的身份与朱子芳、李健才、金启孮、王承礼、孙进己、干志耿、张泰湘、张碧波、魏国忠等前辈大家,一同参与由谭其骧先生担任顾问的《东北历史地理》一书的编纂工作。在三十多年编撰《东北历史地理》的经历中,先生收获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并深谙大家之法。因而在历史地理学方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先生在《研究》序言中利用生态学所阐述的生态学“交会带”理论,对于我们解释古代人地关系很有裨益,为东北古代民族所建立的五大帝国王朝一次次入主中原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研究》将“东北古代历史地理研究”作为本书的第一章,也可见先生内心的情感考量。本书除第一章外,第三章“东北地区古城研究”也属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由此可见,东北历史地理研究论文占据了《研究》全书“半壁江山”,反映了先生对东北区域历史地理学的浓厚兴趣和卓越建树。 《研究》一书的面世不仅为东北边疆史学术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世人重新了解东北、认识东北、解读东北、研究东北提供了一个窗口。 参考文献: [1]王禹浪. 哈尔滨地名含义揭秘[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2001. [2]王禹浪,王文轶. 东北古代史研究[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王禹浪,王宏北. 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G].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1994. [4]王文轶. 转换研究视角探求流域文明的新思路———以王禹浪教授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历程为启示[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 7)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