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三峡中心区域的夔州,其治所由白帝—赤岬城转移到"瀼西",由利于军事防守的险峻之地迁至适于民居及进行商贾贸易之处,它们分别代表军政要塞式与经济、行政功能兼具式两种不同的治所城市模式,其转移适应了峡区政治、军事功能下降和经济功能增强的需要。与此同时,自宋至清末,建于"瀼西"的夔州城成为长距离贸易中转站及地区市场中心,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亦受此影响,特别是为明清时期夔州府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运作空间。城市功能区的"垂直分布"与城外街区的扩展,既与峡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又符合商业发展和人口增殖的需要,是峡区城镇布局的典型形式。 夔州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演变.caj 原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3期 自中国知网下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