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清代缙绅录的内容、特点与史料价值探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华文史网 阚红柳 参加讨论

    缙(搢)绅录,是古时载录全国范围职官的职掌、姓名、出身、籍贯、字号等基本情况的专书。缙绅录的编纂,大约源于南宋之《班朝录》,据宋人洪迈记载:“绍熙四年,客从中都来,持所抄《班朝录》一编相示,盖朝士官职姓名也。”今人张英宇认为:“这段话,是缙绅录最早的正式记载。”到明朝,缙绅录已颇为流行。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珍藏着几部珍贵的明代缙绅录,最早的一部是万历十二年春季“北京铁匠胡同叶铺”刊刻的《新刊真楷大字全号缙绅便览》一卷,另有同年叶铺刊刻的《新刊南北直隶十三省府州县正佐首领全号宦林备览》二卷,以及一部崇祯年间“洪氏剞刷斋”刊刻的《新刊详注缙绅便览》。由此可知,明万历年间,坊刻缙绅录已较为普遍。
    编纂缙绅录的传统为清人所传承,清末沈家本即指出,“至缙绅录之名,不详始于何年,大约沿于明世”。有清一代,缙绅录广为刊刻,有官刻、坊刻两途,数量甚多,具体书名则有《爵秩全览》、《大清缙绅全书》、《大清中枢备览》、《爵秩新本》、《爵秩全函》、《缙绅新书》、《大清日新职官录》、《大清最新百官录》、《职官录》等等。清代缙绅录,是都城北京的标志性出版物,不仅对研究北京地方文化史大有裨益,亦为研究清代官制,尤其是地方官制情况的珍贵史料。
    然而,清代缙绅录数量虽众,但存世者不多。由于缙绅录时效性较强,其现实使用价值等同于皇历,使用周期也与皇历一样,新的一出,旧的就被废弃,“因此早期刊本存世的很少,而保存齐全的就更少”。加之,清末民初兵燹、水火之祸频仍,此后的长时间内人们对之不甚重视,遂使大量缙绅录遭摧毁、散失。现存清代缙绅录分散保管于国内外公、私收藏机构。因此,成规模、成系列地反映清代不同时期刊行的缙绅录情况,尤为不易。有鉴于此,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整理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的缙绅录,汇编成《清代缙绅录集成》(简称《集成》),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的一种,以95册之规模,由河南大象出版社影印出版,为学界研究缙绅录以及清代历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笔者仅就《集成》所辑录的清代缙绅录的情况简要探析其内容、特点与史料价值。
    
    清代缙绅录数量浩繁,内容丰富。就版本来说,有官刻与坊刻之分,二者载录的主体内容大致相同,但又有所分别。清代官员铨选、履历、升迁调补等任职变动情况及满汉官缺等信息主要掌握在吏部和兵部,故缙绅录的编纂者为吏部和兵部官员。兵部情况较为复杂,姑置不论。清代吏部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文选掌班秩迁除,平均铨法。官分九品,各系正从,级十有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选人并登资簿,依流平进,踵故牒序迁之”,文职官员名册的编纂即出自吏部之文选清吏司。从现有史料来看,文选清吏司掌管缙绅录编纂事务至晚清方有明确记述。光绪三十一年(1905)文选清吏司正式设缙绅处,掌管进呈月折、循环簿、四季缙绅录,并设经承以办理事务。到宣统三年(1911)六月,内阁接收吏部印信文件,并分别归并事务,缙绅录的编纂划归印铸局管理。
    吏部刊刻的官刻本缙绅录,正式名称为《爵秩全览》,亦有称《爵秩新本》者。由于吏部铨选文官,因此《爵秩全览》只开列文职官员,顺序上先京官后外官,开列内容包括官员品级职衔、姓名籍贯、除授日期和科甲出身、核定养廉银数额等。外官部分还在各省、府、厅、州、县之下,分别注明疆域地理、行政结构、财政赋税、风俗物产等相关信息。另外,还分别注明“简缺”、“中缺”、“要缺”、“最要”等字样,以说明职务的重要程度。又标明“冲”、“繁”、“难”、“疲”等字样,说明该地方的具体情况,如是否地当冲要,是否政事复杂,职任是否繁重,治安状况如何,等等。武职官员名册称为《中枢备览》。“中枢”是兵部的别称,因武职官员由兵部铨选,故名。官刻缙绅录版式、刻工、装潢均严整考究,显示出官府出版物的气派。
    比较而言,民间书坊刊刻的缙绅录刻工、装潢都显粗糙,且多为袖珍本。各家书堂封面题签不一,有《满汉爵秩新本》、《满汉缙绅新本》、《大清仕籍全编》、《爵秩全函》、《大清缙绅全书》等多种名称。坊刻本往往将文职官员名册与武职官员名册合成一函,并在全书第一册封面上注明“某某书坊校准四季大小文武缙绅”的字样,封面仍然分题“大清缙绅全书”与“大清中枢备览”。坊刻本封面上一般都贴有书坊的版权标识以及本册的简明目录,如:“京都琉璃厂世锦堂满汉缙绅全书、武职中枢备览,第一本:序文、舆图、凡例、品级、顶服、仪注、凭限、路程、京官、盛京、奉天。”封里除标注书名、书坊版权字样外,还多标有“日新月异,校对无讹”字样,以及书坊标榜刻本质量,强调版权的字句,如:“钦遵本朝《会典》、《一统志》,各省奏销部册记载疆里、民风、学校、土产、钱粮、仓贮、驿站、夫役、杂税、养廉,每月职官升迁除授、姓氏里居,一一详补,辨舛订讹,了如指掌。赐顾一览便是,翻刻千里必究。”
    清代坊刻本缙绅录的数量远比官刻为多。从内容来看,坊刻本比官刻本载录更为丰富,添加了诸如凡例、官阶品级、顶服俸禄、职名总目、铨选则例、官员相见仪注、赴任凭限及路程等内容。由于此类内容非官刻所载,无统一程式,各家书坊刊刻的缙绅录面目各异,增录的内容及次序也不尽相同。如乾隆二十五年同升阁刻《满汉缙绅全书》增录官职总数、顶服俸禄、官员相见仪注、铨选则例;嘉庆三年秋荣锦堂所刻《大清缙绅全书》第一本录有各省额中举人名数。坊刻缙绅录增加了很多居官须知的内容,更为实用,因此广受欢迎。
    
    清代缙绅录,有独特的地域性,是北京特有的一种书籍。作为都城,清代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亦为最大的官场信息集散地,这种地域和人文优势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发展,并催化出一批带有鲜明京城色彩的出版物,时人称“《题名碑录》、《馆选录》、《御史题名》、《文武缙绅》,并为京师必有之书”。缙绅录的编纂与刊刻,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北京城优越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资源,反映了清代北京浓郁的政治文化氛围。
    清代缙绅录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缙绅录的刊行,是为了及时反映在职官员的任职变化,以便人们掌握官员的动态信息并方便联络,而官员的任职经常变化,因此缙绅录必须不断重修,以保证其时效性。大体缙绅录每年按四季编排,连续出版。这就意味着每隔三个月,官员任职的变化就会反映在缙绅录上,以满足人们结交、办事、谋缺等需求。除了这些具体的任职变动之外,其他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官员薪俸、州县地方基本情况、新增官职、税目等也会反映在缙绅录上。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乾隆十三年、二十五年与二十七年缙绅录虽出自同一家书坊———琉璃厂同升阁,但均在凡例中注明因时增加的内容。十三年本“新增各府州县冲繁疲难要缺,程途、土产、原编户里、水陆驿递,全载以备查阅”;二十五年本新增内容更多,包括新补刊杂税及征谷数目、外省各官养廉银数、领运漕粮各官姓名、在京颁凭赴任限期、在籍候选在外推升赴任限期、各省来京路程、各府直隶州东西南北四界等等。时效性强意味着每一季刊行的缙绅录使用寿命非常有限,季节变换之后,旧的就失去了现实使用价值,被废弃掉。
    准确性强是清代缙绅录的又一特点。缙绅录依据《大清会典》、吏部或兵部档册、各省奏销部册及邸抄编写,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按季编排,不断更新也是为了保证内容与职官之实际任职相符。另外,编者亦小心谨慎地有意避开某些不易查核的内容,以免失误。如乾隆十三年刊印之《缙绅新书》,以内务府官爵俱由内府总管大人题补,通过邸报无从查找为由,故不录;以各史馆非久远常设衙门,会典不开列,故不赘录;又以钦天监天文生,会典官制不载,故不混列。八旗官爵繁盛,又多同名者,不易分别,因此编者“请各旗有爵位者早赐名号旗分”,待收录齐全之后,“以遵补刻”,足见其慎重程度。可以说,权威的官方信息渠道、及时更新的原则以及编者谨慎认真的态度确保了缙绅录内容的准确性。
    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是为了提高缙绅录的实用性。刊印缙绅录,得到清朝政府的认定和许可,有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一点,在叶一栋的序言中,有深刻揭示。所谓“圣人御宇,万国咸宁,如天之无不覆帱也,如日月之无不照临也。上公上相,参列乎三台;庶司百府,分陈于九野。上以示微垣建极之模,下以协风雨从星之愿”。无疑,缙绅录详细开载中央、府院、六部衙门在京、在外七品以上大小官员官职、姓名、原籍等信息是王朝统治稳固、社会安定祥和的具体表现。而且,明确等级、尊卑关系,显然也符合封建王朝以礼义治邦的需要。如叶所言,“方今圣天子明四目,达四聪,惇德允元而难壬人。凡登是书者莫不战兢惕厉,以仰体九重,钦崇治道,矜慎名器之思,其或不恭,则降谪之命甫下,梓人操寸,刀削其籍,如去垩焉。故其义尤莫近于《春秋》。”可见,编制缙绅录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警示和劝勉群臣的作用。
    此外,缙绅录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定的激励后人的作用。清末朱彭寿在《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对此有专门论述,他在书铺中搜罗到乾隆十八年、嘉庆七年和道光六年的缙绅录,皆百年以外之物,卷帙完整,纸墨如新。但朱之所以喜不自胜,并不完全为版本价值,更令他欣喜不已的是缙绅录载录了其祖先的任职情况,“每一展阅,得瞻睹先人姓氏,欣幸殊深,食德诵芬,益资自励”。祖先于缙绅录上有名,令朱彭寿倍感荣耀,又意识到加强自身修养,自强自励的必要性。这是缙绅录对官宦世家子弟所产生的另一实用价值。
    
    清代缙绅录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具体而翔实的清代职官志,是研究清代历史极为珍贵而重要的资料。朱彭寿指出,“缙绅录一书在刊行时,第为审检当代中外官员人名而设,一经更调,便如明日黄花矣。然阅数十年或数百年,旧时人物,凋谢无遗,后之人浏览遗编,每足为徴文考献之助。故得之者辄加以题识考证,往往视如古籍,什袭珍藏焉”。诚如其所言,清代缙绅录的文献史料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下面仅撮要说明。
    清代缙绅录记录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在职官员的姓名和基本情况,从而为历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史料线索。较比其他记述清代历史人物的史料,如档案、实录、史传、碑传等等,缙绅录的内容显得有些简单,只有人物的姓名、籍贯、官职、科第等基本信息,缺乏更进一步的人物生平、事迹的详尽记述。但是,缙绅录的优势在于其记述的人物范围极广,尤其,在反映那些生平事迹难以在档案、实录、史传、碑传等常用文献中查考的历史人物方面,如地方基层官吏,缙绅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清末纂修方志,缙绅录已成为必要的资料。如余绍宋修《龙游县志》,在叙例中感慨万千,他谈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职官赖有徐起岩《续官师题名》可据。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则咸丰兵燹后,册籍荡然,绝为难考。兹就各族谱所载诗文,私家所藏稿本,及现存碑碣坊代,乃至残缺之公牍、缙绅录等(缙绅录半由仁和邵伯纲君章代向四处借抄,附此志谢),详加考稽,勉为编次。虽大体不差,而臆断终不能免,亦无可如何之事也。”可见,在研究地方基层官员方面,缙绅录提供了重要的人物基本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途径。
    清代缙绅录是研究清代职官制度以及行政区划变迁的重要参考。缙绅录通过载录现任职官情况的变化揭示出各部官员任职的调整,有新增职位者,有裁撤职位者,有合并职位者,这些任职情况的变化,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发展轨迹。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任职变化,则有益于研究职官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缙绅录还可反映清代行政区划的变动,如“江南”析为江苏和安徽。另外,一些行政隶属关系的细微调整,省府统辖区域的变化,地方官吏的添置裁并等等,都可以借助职官名录的变化得以反映。在研究清代职官制度以及清代政区地理方面,缙绅录也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宝库。
    内容广泛的缙绅录还载录了其他一些有益于史学研究的重要信息,可备史学研究之用。如缙绅录载录的每县的地丁银数、杂税银数、仓谷石数和办公银数,有裨于清代经济史研究。缙绅录附录的舆图,采取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法,与现代相同,对研究疆域史、地图学史亦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清代北京刊刻缙绅录的书坊甚众,各有其特点,借助缙绅录还可透视有清一代书坊的变迁以及京城刊刻业的发展状况,等等。
    总之,清代缙绅录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清代官场的任职变化,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遂在有清一代广为流行,大量刊刻。不仅如此,对当代的清史研究来说,缙绅录在研究历史人物,探讨清代职官制度史、疆域史、地图学史,乃至清代京城书坊的变迁诸方面,均有重要的史学参考价值和意义。
    【资料来源:《清史研究》2012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