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关于中国荒政书和灾荒灾害史研究的几点建议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华文史网 王培华 参加讨论

    我原先是跟白寿彝先生、瞿林东教授学习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90年代中期,我的学术兴趣发展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研究生态、灾荒、水利、粮食供应等问题,接触灾荒史比较多,因此我想从谈三个问题,一是《中国荒政书集成》在迄今为止中国荒政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定位,二是如何继续研究这些荒政书,三是如何继续深入推进中国灾荒史研究。 
    一、《中国荒政书集成》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20世纪迄今,有各种灾荒灾害年表、灾荒灾害史料的汇编整理出版,1931年李秦初编成《汉朝以来中国灾荒年表》、陈高佣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出版1939年印行),这都是开创性的灾荒史资料整理汇编。1957年竺可桢主持编制《中国地震年表》,1972年中央气象局主持完成《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气候图集,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是系统的各类灾害异常年表。其后,各省的自然灾害史料或年表,都相继出版,如《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山西自然灾害史年表》、《河南省西汉以来历代灾情史料》、《内蒙古历代自然灾害史料》等。流域洪涝史料,如《清代黄河流域洪涝档案资料》、《清代海滦河流域洪涝档案资料》等,都由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张波《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分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农业环境灾害、饥荒赈灾类,是第一次系统地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的汇编整理本(陕西科技出版社1994年)。以上这些资料汇编,有通史性的,有断代性的,有专门性的,有流域性的,有区域性的,都是在一个灾种,或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内部的“通”,还没有做到古今之通。 
    但是对于历史时期荒政文献的整理出版,特别是对荒政专著的整理出版,李文海、夏明方、朱浒主编《中国荒政书集成》,不仅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的荒政专著的汇编,而且是第一次对中国荒政专著的搜集整理工作的集成之作。 
    二、分别系统地研究中国荒政专著的内容和形式 
    我通读了夏明方教授撰写的《清末民初以前中国荒政书》这篇长篇序言,深深地被他多年来致力于搜集整理中国荒政书的工作精神所感动。作为一位近代史专业人员,夏教授以相当的精力和学识,开展对中国历代荒政专著的研究,不仅系统考订了中国荒政书的起源、著录、数量和体裁等基本情况,而且还研究了中国荒政书的编纂形式,介绍了晚清民国救荒活动中的官文书。我在几个场合,曾问到夏明方教授《中国荒政全书》的出版情况,现在这部资料终于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非常高兴。这样一种荒政书集成之作,是应该得到继续研究利用的。怎么利用?我初步想到的有几点,(1)中国历史文献有连续性、继承性、丰富性等特点,但不可否认,中国历史文献也有重复性的特点,荒政书也不例外,应当系统研究荒政书对前代荒政书的继承以及创新,看每种荒政书对前代荒政书继承了什么,又有那些创新。(2)分别研究荒政书的编纂体例和特点、史料来源、作者思想、荒政书的流传和社会影响。(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撰写中国荒政书通史,或中国荒政思想通史。 
    三、继续深入推进中国灾荒灾害史研究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灾荒灾害繁多,灾荒文献繁富,光是荒政书就不下四五百种。灾荒灾害史,涉及多学科的文献、问题、知识、理论、方法等。灾荒灾害史研究,非一人一时之力所可完成,非一个课题组一个项目就可完成。像邓拓《中国救荒史》那样由一人完成的开创性之作,现在也很难再出现了。所以,不少学者都是选择一个断代,或一个地区,来研究灾荒灾害史,有些学者,如陈业新研究汉代灾害,闫守诚研究唐代灾荒,李华瑞研究宋代灾荒,王培华研究元代灾荒,李向军等研究清代荒政,有些学者如袁林研究西北灾荒,尹均科、于德源、吴文涛等研究北京灾荒灾害等。中国灾荒灾害史,从研究人员和成果看,两头重,中间轻,汉唐、元明清较重,魏晋南北朝隋和宋辽金时期较少。 
    晚清民国灾荒灾害史研究,始于李文海教授。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和历史系李文海、林敦奎、宫明、周源联合成立“近代中国灾荒研究课题组”,着手对中国近代灾荒问题进行初步探索,近代灾荒史研究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这支学术队伍以其对中国近代灾荒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贡献,受到学术界瞩目。课题组搜集整理了数以百万计的灾荒资料,编著了十多种灾害史专著,其学术研究有几个特色:首先,重视基础性的工作。课题组搜集整理了数以百万计的灾荒资料,编写成《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采用编年体形式,逐年叙述全国各省区灾荒的灾情、时间、地点、受灾范围和程度,具有很强的史料参考价值。其次,重视研究灾荒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互动。仅举三书为例。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分析民国时期灾害与环境、人口变迁、乡村经济、社会冲突的关系等问题。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研究了灾荒与河政、战争、环境、鸦片种植对灾荒发生的作用,以及灾荒对晚清农民运动、辛亥革命和外敌入侵的影响,讨论了政治与灾荒之间的互动关系,既揭示了晚清灾荒频发的政治原因,又叙述了自然灾害对晚清政局的影响。张艳丽《嘉道时期的灾荒与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描述了嘉道时期六大灾荒的基本面貌,分析其成因、影响,国家和民间的救荒措施,重视民间救济措施。以上三种著作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再次,创新与普及结合,不仅开创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新局面,而且有意识地普及近代灾荒史知识。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兼备开创与普及两种品质。这书是中国近代灾荒灾害史的开拓性著作,也是中国第一本中国近代灾荒简史,不仅充实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内容,加强了近代中国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且填补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空白(李侃语)。李文海、程歗、刘仰东、夏明方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描述了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场景。夏明方、康沛竹主编《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描述了20世纪20次重大自然灾害,收集了近8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将直观形象的图片,与文字叙述相互印证,探求灾荒的自然和社会成因,灾荒的社会影响,以及人们在什么样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对自然灾害做着艰苦斗争。这形象地深化了人们对20世纪灾荒问题的认识,并且把灾荒史真正地变成了20世纪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李文海题记)。第四,注意到晚清救灾机制的近代化倾向。丁戊奇荒,是晚清最惨烈的大灾荒,不少学者们研究了灾荒的起因、状况、过程、影响、赈济措施,夏明方还提出了中国传统荒政的近代化问题。最后,重视人才培养、团队合作,学科建设。李文海先生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大学的晚清民国灾荒灾害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中国近代灾荒灾害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些研究生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既培养了人才,也带动了学科发展,使近代灾荒灾害史研究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的知识和视角的新增长点。今后的学术史,如果要提到近代灾荒灾害史,不能不提到中国人民大学,不能不提到李文海先生,不能不提到夏明方教授。以上五个特点的归纳,也许不合适,但也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李文海先生带领的学术队伍,对中国近代灾荒灾害史研究的工作贡献,对我们有很多启示。那就是说,中国灾荒灾害史研究,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有新视角、新方法、新资料。要组织队伍,合作攻关。具体说,我认为中国灾荒灾害史研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把劲: 
    (1)要按照中国3000年灾荒灾害发展规律,或者按照中国3000年气候干湿冷暖变化规律,按照长时段,来研究中国灾荒灾害史。 
    (2)要按照灾荒灾害种类,研究中国灾荒灾害史,找出灾荒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有些灾种,如地震,已经做过了,我们可以排除在外。 
    (3)以上工作,绝非易事,因为许多灾荒灾害文献还没有搜集完备,许多灾荒灾害事件的基本事实不清楚,如时间、地点、成因、灾荒灾害影响、救济等情况,正史没有记载,荒政书没有提及,其他文献我们还没有考订,在现有文献考订基础上,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必须先把中国历史时期的灾荒灾害事件考订清楚,编制准确度较高的年表,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准确度比较高的灾荒灾害通史。 
    (4)研究历史时期灾荒灾害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互动关系,研究历史时期朝廷、州县、民间社会的救荒救灾历史经验和教训。 
    (5)适当研究外国政府的救灾救荒的经验教训。 
    灾荒灾害史研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李文海教授指出:“灾荒史研究,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入,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有两个问题必须要着重解决。一是要大大加强从社会角度对自然灾害的观察与研究,看社会状况和社会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同时也看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哪些方面,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发生着什么样的影响。二是要大大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和渗透,加强社会科学工作者同自然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些问题则需要两支队伍的联合攻关。这两个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研究现状存在着这样的要求,而且也是自然灾害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李先生的意见,对今后灾荒史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011年2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