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绍箴、李治亭两位资深清史学家合著的《陈圆圆后传》(以下简称《后传》)一书,通过对贵州岑巩马家寨的实地考察,结合文献与口碑、实物史料,认为陈圆圆、吴应麒等在吴氏政权被清军消灭后,在吴三桂大将马宝等人的掩护下,在思州马家寨潜伏下来,吴氏得以在此繁衍生息,并未被清廷灭族。该书对陈圆圆及吴氏后人隐蔽马家寨的过程、陈圆圆的晚年生活、吴应麒身世之谜、陈圆圆与吴应麒的关系、马宝与马家寨的关系、陈圆圆之死及其墓碑、吴三桂墓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 陈圆圆是明清之际的风云人物,吴三桂起兵反清失败后,陈圆圆的下落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为史家和大众所关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该书两位作者两度深入贵州岑巩马家寨考察,研究多时,认为吴三桂、陈圆圆之墓及吴氏后裔存在于此是真实的。以往有关吴三桂和陈圆圆的著作,多根据文献资料研究,难免有所缺失。此著从吴三桂死后清军大反攻、洪化小朝廷及陈圆圆谋划隐身避险、陈圆圆与吴三桂后裔鲜为人知的关系以及她的晚年生活等诸多层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陈圆圆后传的主要内容,重新判定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疑案,还原历史以本来的面目。滕绍箴、李治亭均系知名清史学家,他们涉足清史研究均已有数十年,著述颇丰,甚有心得,这本《陈圆圆后传》是其综合数十年来对清史特别是三藩史的研究成果,又部分吸收马家寨吴氏秘传人口述成果而完成的。书中细致的叙述、精审的考证随处可见,凸显了作者敏锐的史学洞察力和深厚的史学功底。总体说来,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运用历史文字记载与口述及实物的“三重证”研究方法,深化历史研究,揭示事实真相。李治亭先生曾强调史学研究应该加强对口述历史的认识,无论是文字与口述,都是历史记述,都应同等对待。两者互补,两者互证,又可纠正一方之不足,同时要将社会调查与历史记载相结合。此著作就是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还世人真正的历史原貌。 从《后传》所使用的史料搜集和利用上,足见作者功力颇深。该书运用的文献史料很丰富,各类文献史料不下数十种,对档案、实录、方略、方志、笔记以及朝鲜史籍中的中国史料等官私著述无不广收博采,并加以考证、分析。以写清军攻灭吴周政权的过程为例,作者便运用了 《清圣祖实录》、《明清史料》、《康熙起居注》、《平定三逆方略》、《清史列传》、《皇朝武功纪盛》、《庭闻录》、《平吴录》 等大量史料,全面加以论述,详加考证甄别,加以对照比证,颇见作者治学之严谨,用功之极致,态度之务实。 作者在《后传》一书中不仅运用文献史料充足而翔实,更充分吸收、结合了吴氏秘传人对有关家族历史的口碑传承以及实物史料。吴氏秘传人可谓是活的历史见证人,对家族历史通过代代选“传人”,一口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一直传承至今,已到第十代。作者将这些口碑史料仔细加以甄别,去伪存真,并与文献史料结合起来,通过种种事实证明吴氏族群和秘传人在马家寨的客观存在,并且肯定这个家族是吴三桂的后裔。此书中由马家寨吴氏长房第十世秘传人吴永鹏、二房十世秘传人吴永松提供的信息便具有不可忽视的珍贵价值。 《后传》是在充分研究马家寨吴氏家族史及其隐蔽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结合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与马家寨的口碑资料、实物资料等,积淀了作者多年研究“三藩”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附录吸收了李治亭先生的寻访记、吴氏长房第十世秘传人吴永鹏、二房十世秘传人吴永松讲述的和记录的部分家史,以及地方学者发现吴氏后裔经过的资料及部分文章,与正文前后呼应,比以往此类著作单纯地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更加准确、具体、真实。 第二,作者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不囿成说,富有创见。作者结合文献史料与秘传人记录做了全面细致的考证、论述与分析,对吴周政权灭亡后一些重要人物如陈圆圆、吴应麒等人的结局予以解读。诸如陈圆圆并未在昆明自杀,而是早在昆明城破之前就携吴应麒二子隐蔽于思州搭茅洞;吴周大将吴应麒并非如某些史书记载为吴三桂之侄,而应为吴三桂之子;吴应麒并非因意图篡位而被郭壮图所杀,而是在平远抵御清军战败后隐身思州,一些被迫降清的吴周高级将领在此事上订立了攻守联盟,众口一词向清廷供述吴应麒因谋反被诛,其实是意图掩护吴应麒隐身,等等。这些观点与以往一些传统观点不尽相同,但均有充分的史料作为依据,分析又合乎逻辑,因而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第三,语言精炼、可读性强也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史学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文笔,以陈圆圆与吴三桂后裔隐蔽马家寨这一事件为中心,将陈圆圆传奇般的后半生有血有肉地勾画出来,体例严整,条理分明,脉络清晰,为读者系统完整地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潜伏故事。 《陈圆圆后传》填补了三百多年来有关陈圆圆及吴氏家族结局研究的历史空白,纠正了一些由来已久、似是而非的错误记载,解决了史学界一大疑难问题,为读者再现真正的历史面貌,不愧为一部成功的、有重要价值的史学著作。 资料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9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