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武: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影响 -------------------------------------------------------------------------------- 时间:2005年11月1日 作者:戴超武(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戴超武个人网站 911事件后,美国一方面为了打击本·拉丹在阿富汗的恐怖活动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和实施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既定战略,在中亚地区多方面展开外交活动和军事部署。由于中亚地区在冷战后国际政治所具有的突出的战略地位,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亚地区战略力量的重组,同时也将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其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空间,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迅速成为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区之一。外部各种势力出于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安全目的,积极向中亚地区渗透,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各种关系。中亚地区之所以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冷战后世界主要强国竞相关注和争夺的重要地区,是由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的。 首先,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居于欧亚大陆的枢纽地带,是连接亚洲、欧洲、中东的战略要冲和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就是东西方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枢纽地带,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20世纪初,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就称中亚为“历史的地理枢纽”和“欧亚大陆的心脏”。为此,英、俄等国从近代以来就在中亚进行了长期争夺,俄国逐渐取得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苏联成立以后,中亚成为苏联的南部门户,也成为外部势力无力涉足的“禁区”。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欧亚大陆的一个独立区域,重新成为连接欧亚两洲的战略枢纽和俄罗斯的亚洲地区与南亚、中东之间的缓冲区及联系走廊。其地缘战略重要性重新凸现。 其次,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包括中亚和高加索在内的里海地区在冷战后成为世界能源开发和供应的新基地。据估计,中亚地区蕴藏着2000亿桶石油(相当于273亿吨)和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土库曼斯坦在天然气的储量上有较大优势。预计到2010年,哈萨克斯坦将年产石油1.7亿吨,土库曼斯坦将年产8000万吨左右。这对稳定国际石油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中亚地区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哈萨克的钨、铬储量居世界第一,铜、铅、锌储量为亚洲第一,乌兹别克斯坦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价值估计在9700亿美元左右,其中黄金储量是世界第五,吉尔吉斯坦有金、铀、汞等矿藏,塔吉克斯坦则有丰富的铜矿。 再次,中亚地区是多种文化的连接带,也是各种政治势力的交汇处。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东西方文明汇聚处。同时,中亚又是多种大国力量和政治势力的缓冲区和交汇处,其周围存在着俄罗斯、中国和拥有广阔地域的伊斯兰世界(包括土耳其和伊朗)。中亚国家对上述势力的态度和政策,将直接影响到各大力量在该地区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中亚既是俄罗斯的南部门户,也是俄罗斯南下印度洋的前进基地,同时也是俄罗斯抵御伊斯兰势力特别是原教旨主义的前沿阵地。对伊斯兰国家而言,中亚是进一步扩大伊斯兰教传播范围、扩大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增强伊斯兰力量在世界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场所。对中国来说,中亚是关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开发西部、发展经济的重要合作对象,也是外部势力企图向中国西北方向进行渗透和干涉的重要通道。美国等西方国家虽远离中亚,但冷战结束后,它们也积极涉足这一世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地区,从而使中亚进一步成为各种大国力量和政治势力汇集与争夺的地区。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构想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向中亚地区进行渗透和介入的力度。1997年7 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中亚是对美国具有切身利益的地区,形成了比较明确而完整的中亚战略。美国制定的中亚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是:支持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把该地区纳入西方体系;把解决地区冲突和开发这一地区的石油资源结合起来,使中亚成为美国有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地;限制俄罗斯和伊朗在中亚影响的扩大,阻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向中亚渗透。通过这一战略,逐步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变为美国的“战略利益地区”。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发展同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通过邀请中亚国家领导人访美,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并对它们提供经济援助,以此来引导中亚国家走上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支持和鼓励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1994年,美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民主伙伴关系宪章》,美国承诺哈萨克斯坦在经济、贸易、金融、银行等方面享有最惠国待遇,并允诺组建1亿美元的基金会,以扶植哈萨克斯坦的企业经营活动。对吉尔吉斯坦,美国也给予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通过这一时期对中亚政策的实施,1997年3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伯杰宣布:“高加索和中亚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应是特别关注的地区”。 2000年4月,奥尔布赖特访问哈、吉、乌,这是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中亚国家。此行的目的在于加大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奥卿还承诺为帮助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提供资金,给哈萨克斯坦1000万美元,吉尔吉斯坦300万美元,乌兹别克斯坦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亚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较强。为了更有效地在中亚进行政治战略运作,美国积极发展同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将对中亚国家关系的重点从哈萨克斯坦转向乌兹别克斯坦,把其作为美国在中亚立足的战略基地。美国之所以选中乌兹别克斯坦,是因为在美国看来,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多样化的民族觉醒的灵魂”,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精英和普通百姓“已越来越具备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素质,并决心不论国内有什么困难永远不再回到殖民状态”。 1996年6月,美国邀请卡里莫夫总统访美,双方签署6项合同,美国将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2亿美元的投资和4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开发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资源。911事件后乌兹别克斯坦的反应和对美国行动的支持都充分显示乌兹别克斯坦在美国中亚战略中的地位。 其次,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援助,加大投资,控制中亚地区的油气生产与运输。美国决定从1998年开始增加对中亚的经济援助,由原来每年6亿美元增至9亿美元,援助项目也由人道主义援助转向社会发展援助。美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投入主要是在油气生产方面。1993年,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谢夫隆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签订开采石油协议,美方将分批注入200亿美元资金与哈共同开发田吉兹油田,产品双方共享,这标志着美国对中亚能源开发的开始。在哈萨克“里海石油管道财团”中,美国公司总共拥有30%的股份。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有60多家公司计划向能源工业投资3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还与土库曼斯坦签约修建从上经伊朗到土耳其的输气管道和从阿塞拜疆经格鲁吉亚到黑海的石油管道。美国政府支持和促进美国公司参与勘探。开发和运输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其目的就是要牢牢控制里海油气资源。 最后,利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将军事触角伸向中亚。除发展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外,美国还积极向中亚地区进行军事渗透,以达到控制该地区,遏制俄、中的战略意图。除与中亚国家进行双边军事交流与合作外,美国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将中亚国家纳入北约的活动框架。特别是从1997年起,在中亚国家举行联合维和演习,美军也由此开始踏上中亚土地。美国已决定将中亚维和营扩编为旅,扩大演习规模,并谋求在乌、吉建立军事基地。在中亚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同美国和北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之间的军事演习非常频繁。 美国对中亚的渗透已使这一地区增加了许多复杂因素,不仅影响了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而且对邻近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形成压力,对中国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911事件以前,美俄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形成了美攻俄守的局面。普京上台以后,俄罗斯积极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关系,在中亚的影响有所回升,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在中亚竞争中的被动防守局面。美俄争夺对中亚局势的影响越来越大。除俄罗斯、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外,紧邻中亚的西南亚穆斯林国家也加入了角逐和争夺中亚的行列,其中尤以土耳其和伊朗最为突出。 911事件后,由美国发动的反恐怖战争无疑将给中亚地区带来百年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重组”。所谓“地缘政治重组”,是指美国的影响在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没有发挥重大影响力的中亚地区出现飞跃性的增强,而俄罗斯对中亚的影响将决定性地下降。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 911事件后,布什总统警告世界各国“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从而以超级大国的实力为后盾,确立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厉的美国对外政策。因为911以后美国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为了摧毁本·拉登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基地,必须在阿富汗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南亚地区建立发动军事打击的基地。而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的地面行动,则势必要进行周密的准备,主要是在阿富汗周边国家建立军事集结点和后方支援中心,其结果将是美国军事力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而这一点恰恰是美国在冷战结束以来梦寐以求的。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展开外交活动,以取得中亚国家对美国打击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的支持。同时,俄罗斯、中亚等国对美国行动的支持程度,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的规模和力度,从而影响到中亚地区在未来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在这方面,美国首先要取得俄罗斯对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地区的支持,俄罗斯在反恐怖主义问题同美国合作的态度,成为美军驻扎中亚地区的有利因素。俄罗斯军方一开始强烈反对美国军队进驻前苏联国家。9月14日,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明确表示,反对利用独联体中亚成员国的领土对塔利班进行可能的军事行动。伊万诺夫说:“关于北约在独联体中亚成员国领土上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没有讨论的必要,甚至根本无需假设。” 但俄罗斯的政策随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9月24日,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将开放空中走廊,供美国在反击恐怖主义行动中运送人道救援物资。普京在对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也指出,一旦美国对阿富汗展开攻击,俄罗斯可能参加“搜寻和救援行动”。“俄罗斯已经进一步准备好,一旦需要将参加国际搜寻和救援行动。”这是俄罗斯迄今最明确地表示,将在美国对恐怖主义实施打击时提供帮助。普京还明确表示,中亚各国也不排除允许美国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时使用它们的空军基地。“我们已同中亚盟国协调这一立场。它们表示赞同并且不排除提供空军基地。”普京在讲话中还说,俄罗斯将加强对阿富汗反对派北方联盟的援助,向它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普京说,“我们正在扩大同以拉巴尼为首的获得国际承认的阿富汗政府的合作,并将以供应武器和军事装备的方式,向它的武装力量提供额外援助。”这份声明非同寻常,反映出俄罗斯在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出现重大变化,同时也为中亚其他国家支持美国的军事进入铺平了道路。在俄罗斯表示同时中亚国家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访问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谋求进一步加大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美国官员还表示将从吉尔吉斯坦购买武器援助阿富汗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 就中亚国家而言,在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同时,中亚获得了实现民主化和市场经济的极好机会。另一方面,公开表示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会进一步激起地区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不满,因而也增加塔利班可能的报复以及中亚各国内部的激进分子实施恐怖行动的危险性。 由于中亚各国不同的外交战略,对美国的军事介入程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的军事强国,同美国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它不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的成员国,因此它最早表态支持美国的军事进入。10月1日,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表示,将向美军开放领空。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10月5日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其中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允许美军使用领空;两国交换情报;乌兹别克斯坦向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为目的的美军士兵和飞机提供机场。在乌兹别克斯坦距离阿富汗边境大约200公里的卡尔希郊外的汗阿巴德空军基地,驻扎来自纽约州的第十山地师大约1500人以及旨在审讯俘虏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这个基地还配备很多攻击直升机和c-130运输机等。另外,乌兹别克斯坦的其他基地分别驻扎着小规模编制的美军部队。在铁尔梅兹的卡凯德空军基地还配备了美军的无人侦察机,并驻扎着200名美军士兵。 哈萨克同意向美军开放领空和军事基地,将全力支援美国对付恐怖主义。哈萨克总统表示:哈萨克准备拿出所有可动用的资源,来打击恐怖主义,这包括借出军事基地和开放领空。 哈萨克是阿富汗的其中一个邻国,它决定支援美国,有利美国展开军事行动。 塔吉克斯坦同阿富汗有1300公里的边界线,是唯一一个驻扎着俄罗斯地面部队和边防军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的第201步兵师约1.2万人驻扎在塔吉克斯坦。911事件后,塔吉克斯坦公开表示,拒绝美国使用自己的领土和领空向阿富汗发动可能的攻击。是否向美军开放领空的问题,塔吉克斯坦表示必须同俄罗斯磋商。9月22日,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诺夫在人民民主党于首都杜尚别举行的大会上说,塔吉克斯坦严厉谴责在美国发生的大规模恐怖行动,造成数千人丧命。他表示愿意与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一起打击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不过,拉赫蒙诺夫总统并没有说明会采取什么形式的合作,也没有提到允许西方部队在塔吉克斯坦设立基地或利用塔吉克斯坦的空中走廊攻击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可能是美军用来进攻阿富汗的有利基地,但塔吉克斯坦官员较早时表示不愿让美军进入其境内。在普京明确表示同意中亚国家向美国开放军事进入之后,塔吉克斯坦表示准备在反恐怖问题上同美国合作,并有可能向美国空军开放杜尚别机场。随后,美军人员在11月初开始评估能否利用塔吉克斯坦的3个基地,希望能够在这一地区建立更多的基地,开辟一条进入阿富汗的横越大陆的援助路线。 吉尔吉斯坦态度比较谨慎。9 月25日,吉尔吉斯坦总统阿卡伊夫表示,同意美国要求使用其领空的要求,开放一条空中走道,让反击恐怖活动的飞机通行。阿卡伊夫透露,他与另外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商讨之后,答应美国要求,但是他没有说明飞机是属于军事用途,还是人道用途。 土库曼斯坦的地位特殊。它是1995年经联合国认可的“永久中立国家”,同阿富汗有着800公里长的边界线,它大体上一直利用自己的中立来避免使自己紧紧地拴在美国在该地区采取的任何军事行动上。在美国的要求下,土库曼斯坦决定为执行人道救援的飞机提供空中走廊。在中亚国家中,只有土库曼斯坦明确表示,它的基地不供非人道主义的军事行动使用。 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反应及对美国的军事支持看,美国的政策无疑是成功的。 在军事打击进展顺利,特别是北方联盟攻占喀布尔之后,美国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如何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阿富汗政权,以其影响战后阿富汗的局势和中亚地区的政治力量的组合。布什曾明确表示,美国不应该在军事目的达到后就一走了之。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垮台,美国考虑更多的是未来阿富汗政权的组成。从发动对阿富汗军事打击以来,美国对未来阿富汗政府的组成的政策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美国和巴基斯坦一开始主张建立一个由塔利班温和派参加的联合政府,但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立场发生了变化。9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首次明确表示,美国打算推翻塔利班政权,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有广泛基础的”、“民主”的政府。 在这一政策下,有关战后阿富汗政府的组成问题,美国主张召集阿富汗所有派别举行会议,并让年事已高的前国王查希尔派代表参加。这个由120名代表组成的最高委员会将一致通过建立临时政府,,它的决定将在传统的“大支尔格”会议上得到批准。美国还倾向于未来的阿富汗成为一个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仅限于维护国家和边界的安全、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建设交通网络等职能,或许还可以致力于消灭罂粟种植。中央新政府将利用国际社会的大笔援助和新成立的国家军队来管理各地区。 从最近美国政府的有关言论看,未来的阿富汗新政权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普什图人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府。无论是扶植一股全新的政治势力,或者支持现有的一派单独组建未来的中央政府,都必将导致阿富汗新一轮内战。因此美国也好,俄罗斯也好,都不能无视当前政治武装派别的鼎立布局。普什图人约占阿富汗总人口40%强,历史上中央政权一直由普什图人把持。由拉巴尼领导的伊斯兰促进会代表占人口近30%塔吉克人的利益。以杜斯塔姆为首的乌兹别克民兵武装代表乌兹别克人的利益。伊斯兰统一党代表有蒙古人种血统的哈扎拉人的利益。上述四大派别将各得其所,但主体民族普什图人在新政府势将获得更多的权力。 第二,松散的联合政府。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政治集团手里都有枪杆子,也都无法摆脱各自狭隘的民族意识。即使在十年抗苏期间,各派始终未停止同室操戈。阿富汗人的部族观念强烈(仅普什图族就由60多个部族组成),查希尔王朝时期,一些部族对中央政府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各派虽同意组建统一的国家武装力量,但决不会轻易解散各自武装,事实上的诸侯割据局面难以改变。有望复位的查希尔国王凤烛残年,只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究竟对阿富汗政局有多大影响力尚属未知。所有这些矛盾和利益冲突决定未来的联合政府是脆弱的和不稳定的。 第三,未来政权将是一个执行温和政策的政府。未来进入联合政府的普什图人代表的政治倾向目前不大明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绝不会允许像奥马尔一类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参加未来政府。拉巴尼和已故的马苏德属温和穆斯林,杜斯塔姆被认为是一个无神论者,哈扎拉人在阿富汗各民族中系比较开放的民族,查希尔是一个彻底“西方化”的伊斯兰信徒。可以预见,未来的阿富汗联合政府将奉行温和的内外政策。 为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展开频繁的外交活动。10月5日,鲍威尔访问巴基斯坦时就阿富汗未来政府组成同巴基斯坦达成一致。双方一致认为,应建立包括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族人在内的稳定政权。同时鲍威尔还表示在阿富汗新政权问题上同联合国合作的方针。在普京11月访美期间,俄罗斯同美国就阿富汗未来政权组成达成一致,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在未来的阿富汗权力机构中不会有塔利班的位置。 下一阶段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中心内容将围绕着新政府的组建,以及对由此引发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互动所作出的反应。 美国政策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从这一阶段美国的政策决策和实施,大致可以看出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首先,美国很有可能因此在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建立长期军事存在,进而全面插手中亚事务,配合北约东扩进程。这样一来,美军一方面实施了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打击,另一方面又在中亚找到了立足点。美国正是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借打击恐怖主义之名,名正言顺进入阿富汗,继而形成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这同当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如出一辙,而美军设在伊拉克的“禁飞区”和在科索沃的“维和区”也将成为美军在中亚国家和阿富汗仿效的“模板”。美国长期谋求在海湾、巴尔干乃至中亚等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无疑是为了“深入敌后”,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目前,美国已完善了其在意大利、德国、希腊和土耳其等北约国家的军事基地,在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波黑等“非传统势力”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军事设施,而此次“东进”中亚的计划如能得以实现,则有可能成为美国在海外新的军事基地。 美国目前已有长期驻扎中亚地区的设想。美国已经向乌兹别克斯坦表示希望部队在三五年内驻扎在汗阿巴德基地的意向。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曾向《纽约时报》透露:“布什老说他不想在阿富汗留驻美国军队,可他知道不让这个火药桶爆炸的唯一办法就是长期介入,并投入大量金钱和人力。”另外,联合国最近授权在阿富汗的盟军负有协助维持未来阿富汗局势的稳定的使命,也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同时,战后阿富汗的重建也是美国在中亚地区保持长期存在的一个借口。 其次,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对美俄关系以及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应该看到,普京对911事件所作出的反应不是偶然的,它是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逻辑结果,显示俄罗斯今后一个时期对外政策取向的基本趋向:俄罗斯将在国际事务中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甚至作出一些必要的妥协,以加强同美国的理解与合作,改善俄美关系,对俄罗斯实现经济发展、打击车臣分离主义势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等战略利益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1月美俄首脑会谈后,美俄两国除在反对恐怖主义达成共识外,两国更是在战略核武器的削减问题上以及在俄罗斯发展同北约政治关系的问题上进行合作,从而尽力化解两国在战略问题上的磨擦。对美国在中亚的力量存在,普京也表示“美国影响的加强没有什么可怕的”。可以预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俄美关系有可能逐渐进入密切合作时期。当然,俄罗斯毕竟是大国,它有自己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俄罗斯对美国进入中亚在内心深处还是保持警惕的。如果将来美国在中亚驻军问题上对俄罗斯提出更多的要求,或者在战争结束后长期驻军中亚中亚地区,在战后阿富汗的政治安排和经济重建问题上也不考虑乃至排斥俄罗斯的利益,俄美两国也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磨擦。 最后,必须清醒地看到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力量存在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中国首先必须关注的是未来北约的可以预见的东扩,一旦中亚等国加入北约,中国西部安全将极为严重。同时,美国对中亚的政策将严重削弱“上海合作组织”应有的作用。中国近年来在中亚地区进行了相当多的外交努力,创建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就是抵消美国和西方对中亚的影响。美国借此次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可能会进一步消蚀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另外,美国力量进入中亚地区还将严重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据中国官方预测,到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超过1亿吨,占中国石油总需求量的45%。到2020年,中国所需石油的38%将依赖进口来满足。1993年以来,中国三分之一的石油是从中亚地区进口的。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中亚地区的石油开采的最重要的原因。1997年哈萨克斯坦同中国达成一项协议,中国承诺向哈萨克斯坦最大的阿克托别石油天然气公司投资40亿美元,以换取该公司60%的股权。同时中国还击败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获得了开发该国第二大油田合同的独家谈判权。这项合同包括建设到中国新疆地区的1900英里长的输油管道。可以预见,一旦美国以阿富汗战后重建为借口,在经济上大力渗透中亚地区,势必同中国形成强大的竞争。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同西方经济强国在中亚地区进行这样的竞争,其前景对中国来说不容乐观。 美国政治与法律网(www.ciapl.com)转发 2005年11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