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二年律令·賊律》“船人渡人而流殺” 條中“紐系”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1-05 武汉大学简帛网 曹旅寧 参加讨论

    (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律》:
    船人渡人而流殺人,耐之,船嗇夫、吏主者贖耐。其殺馬牛及傷人,船人贖耐。船嗇夫、吏贖遷。其敗亡(六) 粟米它物,出其半,以半負船人。舳艫負二,徒負一;其可紐系而亡之,盡負之,舳艫亦負二,徒負一;罰船嗇 (七)夫、吏金各四兩。流殺傷人,殺馬牛,有(又)亡粟米它物者,不負。(八)
    其中“紐系”一詞,近年刊布的幾個注釋本包括2007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二年律令與奏讞書》中都未涉及其含義。審其上下文義。“紐系而亡之”顯然比單純的“敗亡”承擔的責任重,顯然是指船員本有防止敗亡的辦法而怠于行使以致造成損失。這裏要解釋的便是“紐系”的含義。《淮南子·說林》:“龜紐之璽,賢者以爲佩”。高誘注:“龜紐之璽,衣印也。”紐,系。佩,服也。” 這裏的紐,當指器物上面可以提携或系繩帶的部分。我們還注意到《淮南子·說林》緊接著又有:“予溺者金玉,不若尋常之纏索。”高誘注:“金玉雖寶,非拯溺之具,故曰不如尋常之纏索。可見“紐系”是用繩索將“粟米它物”固定在船上鐵環或類似紐一樣可供系緊繩索的裝置。“船人渡人而流殺”法條最後的“不負”也相當費解本來法條包括流殺人、殺馬牛及傷人、敗亡粟米它物及三者同時侵犯的罰則,處罰最重的應是最後一種,律文却是“不負”即不承擔賠償責任。而現代刑法中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可幷行不悖。
    (編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