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孙军]哈尼族传统节日中的傩文化事像(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孙军 参加讨论

    过“新米节”那天清晨,全家都要穿上新衣服(来帮忙的亦如此),去到稻田里选拔一蓬连根带穗的谷子,其株必须为单数。背着回家的时候,要避开行人和其它动物。回家后搓下谷粒,一部分在锅里焙干舂成新米做成饭,一部分连壳炒出米花泡酒,杀一只大公鸡煮熟一起祭献祖先。然后,先将新米饭喂狗。狗为什么有资格比人先享受新米饭?哈尼族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在远古洪水泛滥的时候,淹没万物,人们为生存的食物十分发愁。机灵的狗突然发现在一棵大树上,“比苦鸟”叼着一穗谷子正要吃,狗汪汪叫起来,把“比苦鸟”吓了一跳,谷穗掉下地来,狗飞跑过去叼来交给主人,从此,哈尼人种上了水稻,有饭吃了。因而每年新谷成熟,哈尼人敬献祖先后,要把新米饭先给狗吃,全家人才能尝新。
    吃过中饭,到田间请谷神,老人边磕头边念祭词:
    “谷神娘娘啊!
    守在我家梯田里吧!
    不要到别家的田里去。
    别家的田是公的,
    我家的田是母的,
    母田稻谷才茂盛!
    ……
    快到我家温暖清秀的田里来吧!
    ‘威嘴’、‘石批’神来保护你。”
    祭祀完毕,老人把谷神从梯田里请出来,沿着山路边喊边引回家中,把它安放在谷仓内供起来;青壮年开始下田选取最好的谷穗作种,晒干后与谷神放在一起,来年播种才会获得丰收。
    哈尼族的祭祀和禁忌活动很多,除上述五个重大节日外,主要祭祀活动还有“吓候候”,汉语祭田神的意思。在秧苗栽下两月内以家庭为单位举行。
    “德龙和”,汉语祭田坝神的意思。由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共同举办的公祭活动,实为祭祀土地神,保佑谷物无灾害,秋后获得丰收。“伙白龙”,意为威吓害虫。这是一项保护秧苗不受害虫侵蚀的宗教仪式,农历6月属鼠日举行。祭祀结束后,大家一起下田捉蚂蚱、蝗虫和其它害虫。并把捉到的害虫头、脚、身、翅膀分尸,用竹签、木刺穿挂起来,插在梯田的出水口上,恫吓害虫,护青苗保丰收。
    从上述扑朔迷离,异彩纷呈,充满神秘色彩的哈尼族节日、民俗活动事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民族以多神崇拜为基础,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文化,是梯田农耕活动的灵魂。而庞大的梯田母体,又生发出哈尼族生产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其独特的文化范式——原始宗教和农耕文化复合体。正象马德邻等著的《宗教,一种文化现象》一书中所说:“原始宗教始终与原始文化是彼此不分、混沌为一的;在原始文化发展的早期它曾经被包裹在原始宗教之中;在原始文化发展初始,原始宗教更成其为它直接的动因,原始文化是在原始宗教的母腹中孕育、躁动、诞生。”我认为这种在原始宗教祭祀中产生、与原始宗教不可分割的文化正是哈尼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神秘文化之灵——傩文化。《辞海》在傩辞条中解释:“傩,犹猗傩。行步有姿态。”《诗·卫风·竹竿》:“佩玉之傩。”《辞海》还注释傩祭是“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文化即祭祀娱神、驱疫逐鬼、禳灾祈福的宗教文化。经过大量调查证实,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文化起源和发展,也象哈尼族一样,宗教是文化的灵魂。而宗教的祭祀活动又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一切民俗活动,特别是节日活动中,几乎都升腾着宗教的肃穆气氛,呈现出古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浓厚色彩。这些古风遗俗能够流传至今,成为我们调查研究的课题,反映出它是民族历史文化进程中,文化主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积淀。这种积淀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注入到其成员的心灵里,影响着他们的潜意识,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个性特征,日常生活,行为习俗,甚至融入人的本能,无论经济方式发生变化或走到哪里,仍然坚持着民族的传统精神。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文明的浪潮涌进了山寨,使哈尼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傩文化的神秘雾霭仍然在山寨中升腾着。
    哈尼族居住的云南边陲地区,多民族互相杂居环绕,毗连邻国。从古到今,都处在中原文化向外传播,东亚农耕文化与西太平洋渔猎文化在这里交汇;各民族文化互相渗透影响;内外各种宗教信仰、文化范式在这里碰撞的特殊地区。历史上,他们的祖先可以使外来宗教信仰“洋为中用”,“外为土用”,使其土著化,只接纳其中有益的精华。对于其它文化的吸收亦然如此。在撞击和交融中本民族文化不被同化,象大山一样顽强自立。今天,傩文化的中枢神经仍深蕴在社会活动的机体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它象“灵魂”,从衰老的机体转向新生的机体,只要有人活着,“灵魂”就存在。民族传统文化之灵——傩文化,实乃是云南神秘文化之根源和内核。
    (本文曾参考过毛佑全、李期博、孙官生、史波等同志的有关文章,特此致谢)
    (本文原载《戏剧艺术》1996年03期,第104-11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