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道超]论太岁信仰习俗(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民俗学博客—刘道超的个 刘道超 参加讨论

    由此可知,自先秦迄清,我国古代社会流行的太岁禁忌,主要表现在修造、移徙和战争三个方面。民间则集中于修造动土和移徙,汉以后,大多限于前者。
    世人对太岁的信崇与畏惧,使“太岁头上动土”一语,成为触犯强有力的人,自取祸殃的代名词。《古今杂剧》元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二:“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水浒传》卷二:“史进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可以说,太岁禁忌,是我国社会传承最久、最广泛的俗信之一,并且至今依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
    二、太岁信仰之由来及实质剖析
    那么,这位信仰至为广远的太岁究竟是何方神圣,具有如此巨大的神力呢?
    《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又《保章氏》:“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郑康成并注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而小周。”贾公彦疏曰:“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为阳右行于天,一岁移一辰。……太岁(为阴)左行于地,一与岁星跳辰年数同。”我们由此知道,“岁”即岁星,又称木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行一周天,(实为11.86年)因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的位置,作为岁名。这便是岁星纪年法。但岁星运行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古人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顺序正好相反。为避免这种不方便,古人便假设一个与岁星相应的星,作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以这个假设的星每年所在部分来纪年。这个假设的星就叫“太岁”,又称“岁阴”、“太阴”、“天一”、“摄提”、“青龙”。[6]这种纪年法就叫太岁纪年法。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等。《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太阴在卯,岁名曰单阏。”
    据《史记·天官书》及《淮南子·天文训》等书所载,太岁与岁星二者顺逆相值,互相对应。《史记·天官书》说:“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单阏岁:岁阴在卯,星居子。执除岁:岁阴在辰,星居亥。大荒骆岁:岁阴在巳,星居戌。……”所以《协纪辨方书》说:“今按岁星右行于天,太岁左行于地。岁星岁移一辰,十二年一周,故曰岁星。则历之太岁,即是保章氏所云十有二岁,并非别有太岁。顾太岁者,岁之神;岁星者,岁之星。举太岁以表岁星则可,谓太岁即岁星则不可。”这就清楚地说明,民间或历书中所说的“太岁”只是岁星之“神”,是虚拟的,并非另有一叫做“太岁”的星。古人创造太岁纪年法,只是为了使之与十二辰方向顺序一致,以便于实际利用。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以太岁纪年极为久远。上引《荀子》、《尸子》所载武王伐纣东面迎太岁之事,表明至晚在商末周初即已采用太岁纪年法了。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十九引古本《山海经·海外南经》:“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经之以太岁。”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太岁的三点认识:
    1、太岁是岁星(即木星)的假设星名,岁星为实、为雄,太岁为虚、为雌;
    2、太岁向左顺行,岁星向右逆行,约十二年一周天;
    3、太岁与月建即斗建,二者运行的方位次序是相应的。
    由此产生第二个问题:既然太岁只是一个“莫须有”的虚拟之星,为什么又具有如此巨大的神力,世人避之唯恐不及呢?这是了解我国民间太岁信仰之本质最为关键的问题。要破解这一疑点,必须将太岁所代表的岁星的有关情况弄清楚。
    岁星,即木星,是古人凭肉眼即可观察得到的太阳系五大行星之一。《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索引》引《天官占》云:“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星,一曰纪星。《物理论》云:岁行一次,谓之岁星,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因为从地球上观察,岁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变动约一个星次,所以古人即用其所在位置来纪年。这便是上面提到的岁星纪年法。
    但古人观测日月五星及其它星辰的运行变化,绝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四时更替之节律,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的目的。即如《汉书·艺文志》天文类序所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意思是说,通过推步计算日月五星等星辰在二十八宿间的运动变化,来纪录与人事的吉凶祸福有关的星象变异,圣王据以参政;观测天文的目的,是为了察知社会时事的变化。在古人看来,所有天象,不论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都“与政事俯仰”,都是反映“天”的意志的“天人之符。”[7]这是基于万物有灵、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思维体系。古人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体例庞大深奥莫测的星象学。
    在我国古代的星象学系统中,每一个星宿,包括日月、五星、北斗、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四象(即东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北方玄武七宿,合称二十八宿)等数不清的众多星辰,乃至瞬息即逝的流星、彗星,无不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