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三十八七日胚胎学说”。元人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载:“按藏教(即佛教),父母及子相感,业神入胎,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渐得长生。一七日,如藕根;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鞋袜;四七日,如温石;五七日,有风触胎名摄提,头及两臂胫五种相见;六七日,有风名旋转,两手足四相现;七七及八七日,手足十指二十四相现。”此后一直到“三十五七日,肢体具足;……三十八七日,有风名蓝花,能令长伸两臂,转身向下,次趋下风能令足上首下以向生门。是时也,万神必唱恭而生男,万神必唱奉而生女。”⑤佛塔构造,以七层为多。 以上这些观念,虽然没有象我国先哲一样得出“天道唯七”的节律性认识,但他们已经感觉或意识到这一节律,则是可以无疑的,尤其是佛教的胚胎学说。 据此,我认为,数字“七”之所以能够具有宇宙数字之性质及巫术的、神话的意义,成为一个“模式数字”,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及民俗各方面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宇宙运动及人类生物节律。中国民俗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应该也是人体生物节律的曲折反映。至于“七”“在空间划分中立足点的地位”,只能算作很次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数字“七”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空间划分”的范畴,仅仅作为“空间划分的中心”,绝对不可能使之获得“模式数字的资格”。 此外,数字“七”很可能还蕴藏着宇宙结构的秘密。譬如:天上彩虹,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人的面部有耳目口鼻七窍;人的内心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奇妙的音乐仅由七个音符组成……。中外文化中数字“七”的应用,大多具有节律及结构律的含义。当然,解开这一秘密,只能通过现代自然科学。若果真如此,则数字“七”的神奇,就真的令人叹服了,而它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广泛应用与神奇魅力,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了。就目前认识而言,仅凭宇宙运动节律和人体生物节律这一点,已基本能使数字“七”获得宇宙数字的性质及巫术的、神话的意义,因为上述诸文化现象可以据此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诠释。 注释: ①《昭明文选》; ②《礼记·祭义》; ③郎瑛《七修续稿》卷三; ④《陔余从考》卷32《七七》; ⑤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卷之首,中国书店1987年版。 参考文献: 贾思勰《齐民要术》,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单行本;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书店1988年5月单行本; 《艺文类聚》,《四库全书》本; 《太平御览》,《四库全书》本; 《敦煌掇锁》;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礼记》,《十三经注疏》本; 《仪礼》,《十三经注疏》本; 程道生《遁甲演义》,《四库全书》本; 赵翼《陔余丛考》,乾隆本《瓯北全集》; 《周易》,《十三经注疏》本; 《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单行本; 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9月出版单行本; 郎瑛《七修类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单行本; 《昭明文选》,《四库全书》本; 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中国书店1987年出版; 蒲朝军、过竹主编《中国瑶族风土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高国藩《中国民俗探微》,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原文载《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