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度寒冷的漠北雪域生活,最首要的保障便是构筑温馨的居室。国内外民族学家发现,北方古人类很巧妙地依据北方地域温差纬度不同,递次创造出许多形态的居室结构:雪屋、兽皮毡篷、半地穴式居室。择定冰雪环境筑建居室,同原始氏族部落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所处地域条件及所从事的社会生产有关。如,居住西伯利亚近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即因纽特人),因所居环境常以石或鲸骨架小屋,但冬季习惯构筑外面蒙有海豹皮和草的温暖雪屋,雪屋建筑美观讲究,燃烧海象或鲸鱼浊脂,保持雪屋温度。这是爱斯基摩人冰雪文化的重要标志。其他如西伯利亚一些驯鹿游牧等民族,从民族学考察看,多居住各种形状的帐篷或树皮搭盖的窝棚。养鹿牧民涅涅茨人,使用极易拆卸的鹿皮帐篷。布里亚特人住六角或八角帐篷。埃文基人住树皮或兽皮帐篷或窝棚。雅库特人亦住特有的角锥形帐篷。另外,如楚克奇、乌尔奇、涅吉达尔、奥罗奇、伊捷尔缅、乌德盖、尼夫赫、科里亚克、那乃等民族,也像中国北方古代一些民族一样,喜欢居住于半地下土窑或穴室,躲避呼啸的地上暴风雪。 在我国古籍中,对北方穴室记述十分翔实。《后汉书》载:满族先世,“挹娄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马韩作土室,开户在上。”《三国志》载:“挹娄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晋书》载:“肃慎氏夏则巢居,冬则穴处。”《太平御览》载:“挹娄国城寒,人多穴居也。”《魏书》载;“勿吉,筑城穴居,开口于上,以梯出人。”《旧唐书》载:“靺鞨,无屋宇,并依山水掘地,架木于上,以土覆之。”《金史》载:“黑水旧俗无室庐,负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则出随水草以居,冬则人处其中,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旧唐书》称:黑水靺鞨“无屋宇,并依山水掘地为穴,架木于上,以土覆之,状如中国之冢墓,相聚而居”。恕于篇幅,不多赘引。从上述史籍引证中,我们可以对古代北方御寒地室有个整体的鸟瞰。地室,是古代先民漠北生活高超智慧的结晶。地室,按古籍描述和近世考古发掘分析,分为远古的穴屋和后世的半穴室。随着社会进步,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建筑技艺的发展,乃至出现地面双坡房脊式马架房到四柱加梁泥草房。俄国考古学家在黑龙江沿岸俄国境内,发掘众多满世先世靺鞨人居住过的穴式或半穴式房址。虽经长期摧残十分坚固,石砌炉灶、通烟孔道、各式各样火炕依然完好,显示出古人建筑的精明和技艺[2]。《瑷珲十里长江俗记》介绍地室的构造:“古人习地鼠巧用地温之窍,冬寒地暖,弥深弥热之窍,大户常掘正室外连侧室和窖穴,以容员纳物也。筑地室,必遴选黄土高地,掘后火焚,土层硬固,抹泥夯石,四壁石砌栅木固之,用皮筒和枯树筒连于外通烟气,有扉,昼开夜闭自如,顶以桦皮、茅枝为盖。四周设堤防水。通道顶开口。后世丁口日旺,易火患,出入不便,地上架梁竖屋出焉。”[3]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载有俄国吉里亚克人早年地室图照,同《爱辉十里长江俗记》所述相近。地室设施已很完备,应属晚期地室形式。地面居室的出现,应在金代已经产生了。《金史》载:“其居多依山谷,联木为栅,或覆以板与梓皮,如墙壁亦以木为之,冬极寒,屋才高数尺,独开东南一扇,扇既掩,覆以草绸缪塞之。”这段记载讲述地上房屋初现时的简易状况。房矮,扉以草类等掩避风寒。近世“满族老屋”等,举架高,茅草苫房,四壁以木栅挂“拉哈”泥,再内外抹厚泥,使墙壁坚厚稳固更耐风寒。特别是室内三面筑炕,“穿土为床,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引自《金志·初兴风土》。既增加室内温度,睡眠彻夜温暖舒适。高超而独道的火炕炕道通烟、传热技艺,为北方寒舍建筑一绝,百代传流,被生活在北方各族群众所沿用。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思议往昔漠北艰辛的生存环境的。古代,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冰雪中的交通。密林、厚雪,阻隔了屯塞间生产联系,雪中行走是十分艰难的。而且,很多地带雪情难卜,车、马、牛不敢轻易催进,常常造成可悲的后果。鹿群挽力有限,深雪沟壑亦无能为力。数千年来,居住在皑皑雪原北方先民,世代创造出了奇特而神速的交通运输工具——滑板、雪橇和用牲畜挽乘的爬犁。据俄国学者考证,俄国境内一些民族,大约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和使用了极简单而灵活方便的滑雪板、大小雪橇等雪上运输和狩猎交通工具,至今仍在广泛畅用。我国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赫哲、满等民族,自古便喜用这些轻快的滑行工具,狩猎、运输、联络,活跃在北方雪原之中。滑板,又称“滑子”、“快马子”,多用柞桦等木制作。依据不同用途,滑板长、宽、厚度以及上面所镶嵌的辅助物,如助滑行的毛皮等都不一样。如,俄国埃文基人滑雪板,不带毛皮的光滑雪板,作为冰面或雪棱上滑行之用,包上毛皮的滑雪板是为深雪中滑行之用。后一种滑雪板是用很长很薄的云杉木板精制成的。那乃人使用不带毛皮的小滑雪板和宽而长、粘有毛皮的大滑雪板。[4]我国一些北方民族,所用滑雪工具大体相同。《黑龙江志稿》载:黑斤(即赫哲)“每乘之叉鱼快马,以桦木为之,长丈余,宽约二尺,两头窄,只容一人”。曹廷杰在《西伯利东偏纪要》中称:黑斤“雪甚则施踏板于足下,宽四寸,长四五尺,底铺鹿皮或堪达翰皮,令毛尖向后,以钉固之,持木篙撑行雪上不陷,上下尤速。”鄂温克族素以滑雪板作为冬季狩猎工具,其先民室韦人就“骑木而行”,骑木即指滑雪板。滑雪板用轻而坚固的松木为原料,长五六尺,宽五至七寸,前端呈弯状,翘度大而窄,后端呈坡形,翘度小而宽,中间稍厚,有绑脚皮带。猎人穿上滑雪板,行走如飞,很易捕获猎物。这种狩猎工具,直延续到定居。[5]鄂伦春人称滑雪板为“亭那”,以前狩猎时常备工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