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傅广典]山东半岛地域文化的界定、内涵及其传承趋向(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学苑出版社网站 傅广典 参加讨论

    二、山东半岛的地域文化形态
    依据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及生活方式界定文化形态,主要有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三种形态。这三种文化形态原则上可以说是单质的。我们知道,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方式是采集和渔猎,采集之后是种植,农耕文化由此产生。农耕文化中的耕,虽然有牲畜参与,但未必就是游牧文化的参与,其文化形态依然是单质的。而地域文化则通常是多元的、复合的,是由多种文化形态构成的。地域文化通常包含着两种以上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同一地域可能同时存在着农耕文化形态和渔猎文化形态,也有可能同时存在着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或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形态,还有可能同时存在着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三种文化形态。比如,青藏高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游牧文化地域,但是农耕文化甚至渔猎文化都在一定范围存在着。山东半岛则是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同时存在的地域,沿海地域主要是渔猎文化,内陆地域则是农耕文化。
    但是,我们将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作为半岛文化研究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它的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这种以生存和生产方式界定的文化形态,还要注意它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等文化形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山东半岛的地域文化作出准确的认定。山东半岛的地域文化积淀深厚,异彩纷呈,其中渔耕文化、齐文化、贤哲文化和港口文化是山东半岛地域文化独特建构的主要文化形态。
    1.渔耕文化 山东半岛是早期人类活动地域,有许多氏族部落。大的氏族部落有莱夷部落和齐部落等。莱夷部落在山东半岛的东部,这一带至今还有许多保留着莱字的地名,如莱州、莱山、莱河、莱阳和莱西等等。夏代莱夷部落建立莱子国,其先民被称做东夷。东夷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农耕和渔猎,创造出山东半岛早期的以农耕和渔猎为基本形态的东夷文化。殷商时期,莱夷和齐部落被统称为东夷。东夷尚武,殷人不安,对东夷征讨不断发生。商朝的纣王征讨东夷虽然最后获胜,但诚如《左传》中所言:“纣克东夷而殒其身。”也正是在纣王因征讨东夷大获全胜举国欢庆的时候,被周武王端了朝歌,结果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征讨东夷的25万大军在东夷消踪匿迹,去向不明。
    山东半岛的渔猎文化源远流长。一万年前东夷人就能够到海中捕鱼,5000年前就能够“煮海为盐”。早期的渔猎文化是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海洋文化的胚胎。山东半岛的早期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半岛地域的规定,一方面从事采集,一方面从事渔猎,陆海资源同时利用。起初,他们只在海边浅水中捕捉小鱼虾,后来发明了一种一只手可拿的网,经过漫长的网捞之后,才借用漂浮物进入深水捕捞,进而掌握了“以匏济水”、“包荒冯河”的本领,有了船有了网,渔猎文化才逐渐发育成熟。在山东半岛的3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有数以千计的渔村,每个渔村村边的海湾都是船的锚地,这些锚地实际上就是港口的原始形态。
    渔耕文化是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整合的新生态文化,是半岛和一般沿海地区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山东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渔耕文化呈现着独有的特征。亦渔亦耕,临水必渔,是土必耕;沿海渔猎,内陆农耕。半岛区域里的几个大的岛屿,也是亦渔亦耕,如庙岛列岛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跎矶岛和大黑山岛等等,但是这些岛屿有农耕却没有完整体系的农耕文化。
    2.齐文化 齐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重要部分。齐文化包括齐地文化和齐国文化两个部分。齐地文化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殷商时期,最晚始于公元前1300左右,到齐国建国。此阶段的齐地文化主要是氏族和部落文化,可以称之为先齐文化。第二阶段是自秦以后特别是汉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此阶段齐或郡或国,但此阶段的齐地文化是齐国被秦灭亡后的齐国文化遗存,又可以称之为后齐文化。齐国文化是指齐国建国到公元前221年被灭亡整个时期的文化。齐国文化形成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分封诸侯国,姜太公吕尚受封到齐地建国,此时是齐地文化和齐国文化的第一条分界线。但是,齐地文化和齐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成为截然分开的两部分。吕尚建国之策中的“因其俗”,使先齐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而齐国文化也正是因为深深地植根于先齐文化的沃土,才根深叶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和精髓。
    齐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用吕尚建国之策加以诠释。吕尚的建国之策的核心是“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史记》)和礼邻。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因俗、简礼、通便、礼邻。“因俗”就是尊重当地各氏族部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允许他们的生活方式陈陈相因。而且吕尚能够把周王朝制度与齐地民间风俗和文化传统相结合。“简礼”是减少不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他认为,政不简不易。他主张不必让国民拘于繁文缛节,从而减少贡赋,保障国民休养生息。“通便”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通则便,便则通;不通则闭,闭则不便,不便则不兴。“礼邻”就是睦邻。一个“礼”字就是处理国家外部事务的大政方针。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灭,秦统一中国是齐地文化与齐国文化的第二条分界线。此后的齐地文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朝代对齐国文化的承袭以及民族与民间对齐国文化的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