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唱大戏主要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潮汕人也称为“哑狗戏”、“配音戏”,因其用录音代替乐队伴奏与人声演唱而名。①由于多数民间戏曲团体没有在所在地的文化管理部门登记,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潮汕地区目前存在多少电唱大戏戏班。根据“戏中”(戏曲演出中介,经纪人)林松广(下文称L)②提供的戏中们公认的数字,福建漳州市诏安县目前有49个电唱大戏戏班。再加上福建云霄、东山、广东的潮州、澄海等地,目前在潮汕地区演出的电唱大戏戏班数量当在80个左右。 福建省诏安县白洋乡洋边村村民沈木钦,被认为是电唱大戏首创者。他原来是电唱纸影③潮剧团团长,1984年创办了“怡香纸影班”,采用“电声”(放录音)代替人唱。④1994年他投资了数万元,在村里及周边地区收罗了30名潮剧演员,创办了“诏安新怡香潮剧团”,独家推出“电声潮剧”。⑤1999年前后,电唱大戏戏班数量猛然上升,至2004年,沈的家乡——诏安县白洋乡洋边村已有20班电唱大戏。 每年农历正月、二月和七月、八月,是潮汕地区迎神赛会与“老爷生”(神诞)的黄金时间,电唱大戏也多于这段时间被邀请至村落演出酬神的“老爷戏”(神功戏)。正是在此语境下,本文试图探讨,一种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演剧方式,如何进入传统村落的祭祀结构之中? 首创以录音代替乐队伴奏与人声演唱的不是潮汕地区的电唱大戏。新加坡和泰国的潮剧团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采用潮剧唱片演出某些剧目,①台湾1961年成立的歌仔戏剧团“拱乐社”,也曾经采用录音播唱的方式演出歌仔戏。1974年拱乐社宣布散班,这种演出方式也不再出现于歌仔戏界。②本文更为关注的是,以电唱代替人唱这样一种偶然性的演剧方式,是如何在潮汕地区固定下来成为一种演剧新范式?电唱大戏近十年的盛行,背后是否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和社会力量作支撑? 一、省人省成本——电唱大戏盛行民间的经济核算 诏安“兴春香人戏电唱潮剧团”(下称X团)创办于1995年,2003年全年共演出196场次(以一天为一场)。2004年整个正月,该团连续演出30天。团长沈月生(下称X)③认为电唱戏班营业能有这么多演出机会,主要在于电唱大戏演出机制上“省人省成本”。 X团有32名成员,28人可以上台演出,其余4人为团长X、炊事员、管机(管理音响与幻灯)、管衣帽道具。人唱大戏(即潮剧团)的演员规模大致与电唱大戏相同,由于多了文武畔(潮剧术语,指乐队)的乐师,至少增加20人的编制。创办一班电唱大戏的前期投入大约要20万元,而潮剧人唱大戏投资至少要50万元投资,因为乐器无“假宝”,必须要高价购置好乐器,而且有经验乐师的工资比一般演员还要高。 以录音代替乐队伴奏与人声演唱,意义不止在于少了乐师,还使电唱大戏的戏棚可以缩短6米(文畔与武畔各3米)。X团自搭的戏棚一般宽12米~14米,深10米,遇到村落的老爷宫前空地不足,还可以缩小至宽8米。而潮剧大戏班的戏棚至少都要14米,X团长说,光是戏棚这一项,电唱大戏的成本每次就可省去500元左右。 成本低,戏金也必然相对低,电唱大戏的戏金只有民间潮剧人唱大戏的三分之一。业余潮剧团最低戏金是8000元,而电唱大戏的戏金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一晚3000元以内,如果连演两晚以上,一般每晚2500元以内。 由于1999年之后诏安大量涌现电唱大戏戏班,竞争激烈,使行价有所下降,这使更多班主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成本中以演员工钱占最大比例,演员按演出场次拿钱,主角一晚50元,新手30元,一般演员40元。潮州各个潮剧戏班都没有这么低的工资,甚至连戏金收入低的纸影戏戏班,演员薪水也比电唱大戏的高(据L介绍一般一晚为70元左右)。澄海隆都镇南溪村戏中赵绍藩(下称Z)认为潮汕地区演出市场广大而电唱大戏戏班却大大少于福建诏安,便是潮汕人的工资高这个原因造成的。他经常在澄海接订戏的订单,但都放给诏安新兴的戏班去做。 二、科技手段对传统演剧方式的消解 1.导演角色的消解 1999年VCD影碟机在潮汕地区普及之前,电唱大戏的班主一般采用潮剧唱片排戏。那时S团长至少要花3天时间反复地听唱片,一边听,一边把自己从大班戏所学的舞台动作一一安到戏里面,同时还要想像场面调度,根据内容取场,取角,然后写出角色上下场的剧情总纲。根据这本大纲,全团演员合在一起排练。班主先讲解剧情梗概,要求每个演员听着唱片熟记自己的台词和动作,演员之间的配合则由班主来协调。这样一部新戏大概要排演20天左右。 1999年电唱大戏引进VCD影碟机后,排演周期缩短至5~7天。演员上下场,演员之间的配合及角色台词,全部可以由观摩影碟而获得直观提示。 如果说唱片阶段,电唱大戏的班主还部分充当了演剧中的导演一职,以自己对潮剧的理解重新诠释唱片中的戏文;那么在影碟阶段,导演的作用已经完全物化为影像了。在这里,“原版”影碟的导演艺术开始彰显。X团长承认,他会锁定几位出名的导演,专买他们执导的潮剧影碟,因为功力深厚的大班导演能够使场面生动活跃,使戏文增色不少。 每种技术手段的更新必然带来演剧范式的转移。1999年电唱戏班数量猛然上升的原因,是同年影碟机在戏班的普及,因为影碟使原来不具备潮剧专业水准的班主有可能组班演出。S团长承认,这使得像他这样大班戏(正宗潮剧团)出身的艺人多少有些失落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