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魁立]《中国端午节》丛书总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端午文化网 2013年06月 刘魁立 参加讨论

    在中国民俗学会几位同仁的努力下,《中国端午节》出版了,这是21世纪中国端午节研究方面值得祝贺和纪念的一件大事。
    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学会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关注的领域。2007年底颁布“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增设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假日,自2008年起实施,从此结束了近百年来传统节日被排斥在国家时间制度之外的历史。中国民俗学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是其中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与央视国际网络合作,推出了民俗专家谈春节文化的系列访谈。访谈围绕着春节今昔、春节仪式、春节与百姓生活、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文化传承、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等专题展开。参加访谈互动的民俗学会同仁有数十人次,老中青三代学人聚首与广大网民共话春节文化。首次以中国民俗学会集体力量,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传播春节文化,实在是民俗学会同仁服务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大事,系列访谈成果在2003年出版《文化年夜饭》(中华书局)一书。
    2004年7月,中国民俗学会受中央文明办委托,由刘魁立、金泽、高丙中、萧放、 陈连山、黄涛等组成课题组,完成了“中国节假日体系研究”课题。随后,2005年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民政部、教育部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件,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一次以发布官方文件的方式正面对待作为整体的传统节日。
    2005年1月,中国民俗学会主持召开“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国内的民俗学家,讨论各国传统节日与现代国家的公共假日的关系,并对中国的节假日改革提出建言,会后出版《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
    2005年中秋节期间,由中国民俗学会领衔发表“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上海宣言。
    2006年1月,中国民俗学会主持召开“中华民族新年庆典与习俗学术研讨会”,继续深入讨论传统节日问题。
    2007年2月,中国民俗学会主持召开“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节日活动文化空间的重要议题。
    2007年春,中国民俗学会受文化部及国家发改委委托,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民俗学者组成课题组,完成“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流变和文化内涵进行阐解,并对节假日体系改革问题提出建议(《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就法定节假日调整有关问题答问,曾经就此说道: “2007年以来,文化部和有关高校就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义展开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演变历史、风俗变化、节庆活动等。”(2007年12月16日,新华网)
    此前,刘魁立曾上书国务院有关领导,提出我国节假日制度改革的建议;并且还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渠道,向中央领导部门提交报告,说明将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此期间,中国民俗学会广大同仁利用讲座、书刊、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媒介,广泛呼吁和宣传,深入阐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提升传统节日在国家时间制度中应有的地位。
    在推进这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当中,中国民俗学会广大同仁提供智力支持,使一个群众性学术组织的绵薄之力,汇入举国上下广泛共识携手推动的巨大洪流当中,最终促进了国家时间制度的改革完善。
    今天回头看国家的这一举措,我认为其历史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整个节假日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国家日历”。节日,与我们的日常时间不同,它赋予时间以鲜明的文化记忆。传统节日通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特殊时间体验,直接与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相关联,是我们民族时间文化体系中的核心瑰宝。
    端午节是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早在神人观念未分的上古,我们的祖先已经对于夏至和冬至有了明确的认识。尽管我们不清楚其祭祀仪式的细节,但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过相关的祭祀活动。这正是端午文化最早的胎动,因为夏至节令是端午节的根本。经过秦汉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的时间文化体系中,最后形成了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五组奇数节日构成的节日序列。端午节被编入这一序列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节俗方面融合战国以来五月初五习俗、午月午日习俗和夏至习俗的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人一年时间生活中地位最重要、节俗内容最丰富的几个节日之一。
    此后千百年,端午节作为中国古代时间文化的一部分,不断传承发展,节俗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广大。其覆盖面及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而其影响也远播于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地。
    2009年,端午节更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凸显了端午节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节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高兴地看到,中国民俗学会多年来与嘉兴市委市政府携手合作,在嘉兴共同举办端午节文化活动和学术论坛,并且为此出版了《我们的节日——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嘉兴)论文选》《寻觅中国端午文化魂脉:中国端午节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彰显与重塑——2011年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三种论文集。
    2010年6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嘉兴设立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2011年和2012年两年时间内,在中国民俗学会的主持下,我们以端午习俗为中心对嘉兴下辖的七个县(市、区)分别进行了田野调查。今天,在中国民俗学会诸位同仁与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撰出版《中国端午节》,这是为传承和保护端午节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代人有一代人应当完成的历史使命。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都要求有人勇于吃苦,勇于承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优秀的时间文化传统,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这一优秀传统以最完美的形态传递给后代。
    《中国端午节》,是继《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后,中国民俗学会同仁为建设中国民俗文化做出的一份新贡献。在此我谨表示祝贺之意,并期望今后有更多同仁投身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伟大事业当中。
    (作者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