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本史书中关于端午最早的记载见于《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611年)。 夏五月五日,药猎于菟田野。取鸡鸣时集于藤原池上。以会明乃往之。粟田细目臣为前部领,额田部比罗夫连为后部头。 出行狩猎,特别是天皇出猎,在日本古代是一种拥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正像《日本书纪》中的为了占卜而出猎及狩猎途中神与天皇相遇等记载所表现的那样,这一行动含有宣示领域的占有和支配权的意义。但五月五日的药猎与一般的天皇出行狩猎有明显区别。日本古代的药猎主要内容是采集山野的药草和猎取可以成为药材的鹿茸。在中国古代和朝鲜半岛都没有类似的关于药猎的记载。 但是日本的五月五日的药猎之俗实与中国及朝鲜半岛的岁时文化有至深的联系。在中国古代,“五月俗称恶月,多禁”。为了禳解毒气,古人有采集艾草悬门户之上的习俗。在南中国更盛行采药之俗。《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竞渡,采杂药。”又云:“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采药之外,端午之日制药也被认为别有奇效。《养生论》云:“五月五日宜合截虐鬼哭丹。”唐孙思邈《千金方》云:“五日取葵子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在此日采药制药的特殊之处,实际上都在于取端午的至阳之气以镇此后开始萌生的阴气。日本古代在五月五日药猎时采药,当是受中国影响形成的。而以猎鹿为目标的狩猎部分,则可以在朝鲜半岛的习俗中找到来源。《三国史记》(成书于1145年)卷四十五载“高句丽常以春三月三日,会猎乐浪之秋。以所获猪鹿祭天及山川神。至其日王出猎,群臣及五部兵皆从。”这一习俗被认为与同样猎鹿取茸的古代日本的药猎有很深的联系(高句丽的这一习俗同中国古代三月、九月行射礼之间很可能也有渊源关系)。古代日本五月五日的药猎的形成过程中,实际上融合了中国古代的采药习俗和高句丽的狩猎习俗两方面的因素。至于为什么日本把高句丽的这一习俗移到了五月,比较可信的解释是和日本本州鹿茸的成长期有关。因为五月才是日本鹿茸采集的最好时期。日本学者和田萃、大日方克己等对此问题有很详尽的论述。 四 《日本书纪》记载,天智天皇十年(671),“五月辛丑(五日),天皇御西小殿,皇太子、群臣侍宴,于是再奏田舞。”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五月五日,天皇“令群臣五位以上出走马,天皇亲临焉”(《续日本纪》)。在《养老令·杂令》(718年作成,757年实施)中,五月五日正式被定为节日。经过不断的演进变化,到了平安时代(794-1185),作为国家节日的五月五日的习俗,其内容已经发展成为由四月二十八日的驹牵、五月五日、六日献菖蒲、赐续命缕、骑射、走马、杂技、奏乐等构成的综合行事体系。 弓、马与成为狩猎对象的鹿在古坟时代的壁画中多有登场。日本福岛县西白河郡矢吹的泉崎四号古坟就描绘有骑马射鹿的场面。所以尽管没有直接的史料记载,奈良时代药猎行事的猎鹿,亦可推定是骑猎。因此在五月五日的综合行事体系中,四月二十八日的驹牵、五月五日、六日骑射、走马可以说是和奈良时代的药猎一脉相承的。当然,五月五日有这样多与马有关的行事内容,还和端午的“午”为马有关。 这其中,四月二十八日的驹牵实际上是为五月五日节日的到来进行的准备活动。这一仪式的核心内容是将五月五日、六日骑射、走马要使用的中央政府马寮的马和各国所进献的马先展示给天皇。按照日本十世纪初的《仪式》所规定,准备在骑射、走马中使用的马“漏此列者不预五月节”,没参加驹牵者即失去在五月五日、六日骑射、走马中参加比赛的资格。驹牵这一仪式的政治象征性很强。有资格向天皇贡马的“国 ”(国为古代日本的行政单位,古代日本被分为五十余国),按《仪式》规定有山城、丹波、近江、美浓四国,在后来又先后扩大为包括上述四国及大和、河内、摄津、伊势、播磨、纪伊等十国。从地理上讲,这些国都是畿内和交通要道所在的地方。而在将马展示给天皇时,还有由国的最高首长国司亲自牵马的规定,所以它同时也是国司们表达保卫和效忠天皇之心的效忠仪式。 平安时代的端午行事中有献菖蒲一项,这一习俗是从中国的端午习俗中演化而来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而使用菖蒲和使用艾草一样,在民俗观念中认为它有驱邪的功效。端午使用菖蒲辟邪的习俗很早在日本即被采用。《续日本纪》天平十九年(747)五月条载:“太上天皇诏曰:昔者五月之节,常用菖蒲为缦,比来已停此事,从今而后,非菖蒲缦者勿入宫中。”可知,早在天平十九年以前五月节已经有用菖蒲为缦的做法。但是究竟早到什么时候,不得而知。不过《万叶集》卷三所收山前王的挽歌中已经提到使用菖蒲。山前王是天武天皇的孙子,逝于养老七年(723)。所以,这一风俗可以确认在天平十九年前二十几年已经存在。五月五、六日所用菖蒲,通常每年五月三日由六卫府献上,这些菖蒲四日由内药司、典药寮用来装饰成菖蒲舆(又称菖蒲案、菖蒲蓬),五月五日,中务省率内药司、宫内省率典药寮分别将之献上天皇。事详《内里式》、《仪式》。端午使用菖蒲的习俗后来在日本民间更广为流传。 另一项赐续命缕,也是从传自中国的端午习俗中演化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了古代中国的端午节俗中有以五彩丝系臂的做法,名之为“辟兵”。五彩丝的名称甚多,“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蚕功也。”据说戴之“令人不病瘟”。这五彩丝当即相当于日本古代端午赐予臣下的续命缕。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开始可能接受的是以五彩丝系臂的做法,但后来则演化为佩戴“药玉”。《延喜式》(927年成书)载:“凡五月五日药玉料,菖蒲、艾、杂花十捧,三日平旦申内侍司,列设南殿前。”可知所谓“药玉”的原料,是菖蒲、艾、杂花等。《九历》则对“药玉”的佩法作了详细的记载:“佩续命缕体,先当左胁,以一筋从右肩超,以一筋自左胁出,而相合当前结,以二筋当革带上,自后前回,而结右袖下。但二重之绪四筋,随草垂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