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萧放]腊日与“报信儿的腊八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博客 2009-01-03 16:5 萧放 参加讨论

    
    农历十二月初八名为腊八节。腊八节是年节的前奏曲。华北歌谣唱得好:“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了就意味着进入年节阶段。腊八这天人们要吃应节令的腊八粥,腊八粥因此又有“报信儿的腊八粥”之说。报的啥信儿,报年到了的信。为什么选择腊八作为年节的起点,腊八粥怎么又成了腊八的节令食品,细究起来,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容我细细道来:
    腊日祭祀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神灵信仰浓郁的上古社会,人们认为人类的生存来源于自然神灵的恩赐,因此在年度周期更替之际,要举行盛大的神灵祭祀仪式。以前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季节神灵祭祀活动,而在年终要举行总结性的祭祀,总结性的大型祭祀就确定在腊日,也就是岁末的几天举行。人们在腊日这天陈上祭品,祭祀上天与自然万物之神,同时也要祭祀祖先。腊日在上古相当于后来中国人的大年。
    腊日,在汉代是与正旦齐名的盛大节日,汉人常“正腊”并称。古代腊节的声势甚至超过新正。腊节起源于上古的岁终大祭,它是蜡、腊两种祭祀古仪的融合。蜡祭是上古年终的诸神的总祭,《礼记·郊特牲》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祭祝词为:“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蔡邕《独断》卷之上),人们在岁末期待着来年自然万物的秩序与农事的丰收。据《风俗通义》记载,这岁终祭礼在三代有不同的名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夏商的情形因为材料缺乏,难以知晓。周代因为有先秦礼书的记载,我们得以感受到蜡祭的盛况,伴随着盛大的蜡祭仪式的是民众的娱乐狂欢。《周礼·春官》:“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子贡观蜡,说:“一国之人皆若狂。”(《礼记·杂记下》)腊是周朝后期开始的年终祭祀宗族祖先、门户居室的专祭,以猎获的禽兽为祭品。腊祭之礼是一年中隆重的神灵献祭仪式之一,它与春社一道构成年度祭祀周期。腊祭是祭祀周期的终点,也是重点,因为它有着催生新的时间的特殊意义。在上古三代,腊祭有着原始的宗教典礼的意味,《月令》中有“(孟冬)是月也,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休息之”。蜡、腊在古代略有不同,应该说,先有蜡,后有腊。战国时期以“腊”统称蜡、腊二祭。
    《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十二年(前326年),初腊”。秦国也承继着中原的腊祭。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十二月,始皇为求仙术,“更名腊曰‘嘉平’”,用恢复夏代腊祭的名号,来求取长生之术。汉代仍以腊名,“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先祖也”。(《风俗通义·祀典》)周朝重视的“腊先祖五祀”的腊祭内容,在汉代礼教政治的背景下,重新受到社会上下的重视,并且将其融入逐渐形成的岁时节日体系。腊日在汉代民众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岁时伏腊”、“月娄腊社伏”、“正腊”等说明腊日是汉代重要的民俗节日。
    无论是严肃的祭祀,还是纵情狂欢,其根本的意图在于对旧岁神佑的报偿与对来年丰收的祈求。后世的腊日正传承着这新故交接的人文意义。
    腊祭在汉代同样是“岁终大祭”,但其宗教性的时祭意义大为削弱,已不像上古三代那样作为朝廷大礼,它主要是作为一个民俗节日进行祭祀庆祝,因此腊日不再是一个盛大的时间仪礼过程,它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点。汉代以冬至作为确定腊日的时间基点,并根据其行运的衰日,选定冬至后的一个戌日为腊日。《魏台访议》:“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在西汉前期,腊日在冬至后第几个戌日,尚不确定。汉武帝《太初历》颁行之后,确定在冬至后的三戌为腊日(闰岁为第四戌),所以《说文》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出土的几件汉简历谱也证明了《说文》的记载的准确。地节元年(前69年)历谱记载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四个戌日,当时的冬至日在十一月九日癸酉,腊日在十二月十七日庚戌,这年是闰岁;永光五年(前39年)历谱所记腊日正好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十一月辛丑朔小,十日庚戌冬至。十二月庚午朔大,十七日丙戌腊。”晋朝时腊节虽承魏以丑日为腊,腊节时间也以十二月二十日为腊日。可见腊日约在冬至后第三十七天,在大寒与立春两个节气之间。腊祭、腊日的原始意义在于驱除寒气,扶助生民,“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戌者温气也。”(《风俗通义》卷八)汉朝人仍然持有对腊节的原始宗教意义的理解。
    汉代腊日相当于后世的大年三十,虽然它与正月元旦之间没有年三十与初一那样在时间上前后相接,腊正之间在送旧迎新性质上紧密相连。《史记·天官书》记述了西汉时腊节的情形,“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东汉时腊日依旧是庆祝日,“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蔡邕《独断》卷下)。人们在腊日期间休息、团聚。郑玄十二岁,随母回家,“正腊宴会,同列十数人”,场面热闹;(《艺文类聚》卷五)严延年任官洛阳,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过完腊日正日,才回东海。第五伦就没有严延年那样的天伦之乐,其母老不能到官署,第五伦“至腊日常悲恋垂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