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人申沛农作品 来源:中国网 人和蛇都是自然界中的成员,而且关系密切。在民俗生活和文化中,蛇这样一种源远流长,类型多样,形态不一,浑身披鳞,无足而行动迅捷,体柔而凶猛异常,或有剧毒而置人于死地、或可解毒救人于疾患的奇异动物,既是人类的敌人,也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恐惧它,也崇敬它;既与它作艰苦的斗争,又利用它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并不断讲述着与它发生的种种故事。 敬畏对象 美国哈里斯调查机构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蛇是“普遍最恐惧的东西”。有研究者甚至认为,人对蛇的恐惧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怕蛇,根本原因大约在于长期以来人类的生命安全都受到蛇的直接威胁。我国不少历史文献都描写了蛇的狠毒和对人类的危害,如晋人郭璞《长蛇赞》云:“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群走类,靡不吞噬,极物之恶,尽毒之属。”唐人元稹《巴蛇》诗云:“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长蛇、巴蛇都是有名的毒蛇,宋人李石《续博物志》记载先提山上的钩蛇,长七八丈,尾端分岔,生活在山涧水中,也十分厉害,它会用尾巴钩岸上的人或者牛吃,它居住的水旁瘴气浓密,“气中有物,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名曰‘鬼弹’”,是连鬼都害怕的东西。 对于恐惧的事物,人类通常采取的态度和做法有两个:厌恶驱避,或者崇拜讨好,于蛇亦然。我国有不少与蛇相关的词语,最能反映人对蛇的厌恶态度。比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比喻阴狠毒辣的人;牛鬼蛇神比喻各种邪恶的坏人;蛇口蜂针比喻一个人心肠极其恶毒;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心佛口比喻假冒伪善;蛇鼠横行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为虺弗摧,为蛇若何,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等等。蛇大约只有“攀龙附凤”、紧随“龙”后与其共同组成词语时,才具有了一些褒义,比如笔走龙蛇、大泽龙蛇、龙蛇飞动等,只是这样的词并不多见。 将蛇视为不祥之物,认为见蛇不吉是厌恶驱避的另一种表现。民间素有“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的说法。有两则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说明早在先秦时候,蛇乃不祥之物的观念就已经广泛流传了。其一发生在齐国。有一次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认为是不祥之兆,非常担心,就把晏子召来询问,晏子回答说:山是“虎之室”,泽是“蛇之穴”,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没什么不祥。对于国君而言,真正的不祥是:国有贤人君主却不知道;知道了却不任用;任用了却不信任。这则带有强烈政治说教意味的晏子论不祥的故事,虽然意在说明治国道理,却也揭示了见蛇不吉的民俗心理。其二发生在楚国。楚国名臣孙叔敖还是儿童的时候,有一次出去玩,看到了一尾两头蛇,非常担心自己因此死去,回到家闷闷不乐,连饭也不吃了。母亲问明事情缘由后问他蛇的去向,孙叔敖说:“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母亲一听,就劝他不用担心,因为“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他绝不会死的。孙叔敖果然没有死,非但没有死,还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则故事含有明显的福报观念,旨在劝人为善,同时反映出见蛇不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连几岁的孩童都深受影响。 对蛇的崇拜讨好,主要表现在对蛇的祭祀方面。我国古代蛇王庙很多。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显灵庙在安陵东北,旧有蛇王祠。”苏州城东娄门从前也有蛇王庙。农历四月十二为蛇王生日,届时善男信女们齐趋庙中,进香求符,贴于户牖以避蛇害,渔民和捕蛙者供奉蛇王最为虔诚。民间传说蛇王就是因反对明成祖朱棣称帝而被灭十族的方孝孺,他所以惨遭受灭门之祸是因为他父亲曾经烧死“赤蛇数千”而遭蛇报复的结果。 斗争对象 蛇要生存,人要生活,当蛇与人共处同一方水土,并以人或家畜为食,其生存危害到人的生活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尽管蛇凶猛恶煞,人怕它惧它,但人又绝不会一味屈从,坐以待毙,他总是奋然而起,与蛇展开殊死搏斗,以赢得生活的权利。著名的李寄斩蛇故事就围绕着人蛇斗争的主题而展开。 话说闽中庸岭西北低湿之地有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当地人害怕它,经常用牛羊祭祀,可它仍不罢休,或托梦或告诉巫祝一类的人要吃十二三岁的女童。于是每年八月祭蛇时,就有一个女孩被送到洞口,供它享用。一条恶蛇弄得人心惶惶,不能自安。这一年又到了送女童的时候,将乐县(今福建将乐)李诞家的小女儿李寄主动要求前去,并预先备好剑和咋蛇犬。祭蛇的日子到了,李寄先将香甜的米饭放在洞口,大蛇闻到香气就爬出来吃。李寄瞅准时机,一边放咋蛇犬上去撕咬,一边拿剑猛砍,蛇疼得从洞中跳出,很快就死掉了。李寄到洞中察看,发现了九个女孩的骷髅,她不由感叹:“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对于恶蛇一味恐惧退让只能让它得寸进尺,造成更大危害,勇敢而机智的斗争才是免除蛇患的正确出路。 但人与蛇斗,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民间传说七叶一枝花就是由因斗蛇而牺牲的八个人变成的。七叶一枝花,又叫重楼,是名贵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民谚云:“家种七叶一枝花,毒蛇咬伤不怕它。”相传很古以前有个叫东山的村庄,住着一对老年夫妇和他们的七儿一女。七兄弟耕地播种,妹妹采花采茶,一家人生活十分幸福。有一年,村庄里突然出现一条大蟒蛇,十分凶残,经常吞羊吃人,弄得鸡犬不宁。七兄弟决心为民除害,但不敌蟒蛇,全部牺牲。妹妹继承哥哥遗志,苦练武艺,然而最终还是成了蟒蛇的腹中物。不过妹妹早已做好打算,她穿上用绣花针编织的衣裙,结果绣花针像万把尖刀猛刺蟒蛇内脏,大蛇终于死了,山村又恢复了安宁。后来在蟒蛇死去的地方长出一种由七片叶子托着一朵花的奇异植物,人们发现捣烂了涂敷在毒蛇咬的伤口上,伤口很快就能痊愈。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牺牲很多,代价很大,但在与蛇的斗争中,人类总是最终的胜利者。也正是在与蛇反复的斗争中,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观察蛇,认识蛇,了解蛇,辨析蛇,发现它的弱点,不断积累诸如“打蛇打七寸”这样的经验,从而在与蛇共生的恶劣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