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自古是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人讲故事的场所,也是很多故事诞生、拓展的阵地。人们在茶馆里聊聊祖先或南来北往的故事,成为走马镇上重要的文化活动。 然而,近年来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压缩了走马镇人讲故事的时间和空间,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多方努力下,走马镇人没有丢弃讲故事的传统,正在现代生活中寻求发展生机。 从困境到新生 走马镇山重水复、葱绿青翠,过去是成渝古道“五驿四镇三街七十二堂口”中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走马镇落脚歇息,本镇居民、外来客商在街道上、茶馆里讲述着天南海北的故事传说,逐渐形成走马镇民间故事传统,出现了“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娃娃也能讲”的盛况。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走马镇民间故事讲述环境遭到破坏。但是,讲述故事的重要地点——茶馆作为代代走马镇人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马镇人依旧利用坐在茶馆里的时机,以民间故事形式讲时代、讲生活、讲与时俱进的内容,使走马镇的民间故事讲述传统在茶馆中得以延续。 1983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怀重视下,走马镇民间故事发展整理、保护传承工作逐渐开展。2006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部门也加大力度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故事。目前,共采集走马镇民间故事目录1.31万则,记录整理了1.1万则。 茶馆办起定期故事会 然而,走马镇民间故事保护不能仅停留在抢救、整理、录存的形式上,而要使其可持续传承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传承方式,赋予走马镇民间故事新的生命与活力。为此,走马镇茶馆在接续传统的基础上,力图实现创造性转换。 为使走马镇民间故事保护传承有条理、有计划,走马镇人将茶馆作为民间故事讲述的固定场所。2009年起,走马镇每月8日、18日、28日在戏楼茶馆开办“走马故事会”,由走马镇民间故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远扬牵头主办。2014年,走马镇又选择了3个茶馆作为故事讲述场所。相关负责人精心安排,使4个茶馆讲述故事的时间不重合,每月11天有民间故事会,集中式的讲述为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提供了保障。故事讲述人均为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注重讲述与交流相结合。在多方努力下,茶馆喝茶、听故事的听众纷至沓来、场场爆满,再现昔日古道驿站讲故事的盛况。 用新形式讲述新生活 走马镇民间故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寻求符合时代生活的讲述形式,茶馆故事会的讲述人根据自己的讲述风格和内容,在讲述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娱乐元素,例如尝试融入音效特技、创编“音画故事”、排练故事情景剧等。 为进一步传播推广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人又将故事从茶馆延伸到走马镇的其他角落。举办“民间故事讲述培训班”集中培养民间故事传承人才,在当地中小学举办“民间故事汇讲”,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编撰出版《黄葛树下是我家——走马镇民间故事青少年版》《黄葛树下是我家——走马小学校课本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版》等教材读物,使走马镇故事从茶馆走进校园,拓展了走马镇故事的传承空间,培养故事传承群体,特别关注在孩子中传承传播,以积极向上、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民间故事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结合走马镇人的当代生活和城镇建设,走马镇民间故事主要依托茶馆,实现了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将茶馆的商业性、经营性与民间故事的娱乐性、互动性有机结合,使民间故事与当地居民生活、古镇建设融为一体,吸引了大批听众,保障走马镇民间故事的讲述空间和时间,形成了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的良好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7-09-15 第7版: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