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习俗 山东不大流行“贴秋膘” “立秋是一个大节,古人把立秋当做季节的分界,因此有很多习俗。”李万鹏教授告诉记者,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所谓贴秋膘就是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体重大都会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啃秋的方式则有多种,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树阴下席地而坐,抱着西瓜、香瓜、山芋、玉米棒子啃。 山东有关于立秋的习俗吗?对此,李万鹏教授表示:“就我所知,像北京、天津等城市对立秋‘贴秋膘’特别重视,而在山东‘贴秋膘’不是很盛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人口流动频繁,特殊的习俗少之又少。” 济南立秋要吃“打虫药” 济南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告诉记者,他是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小的时候,每到立秋的时候,父母都会让他在立秋的这天晚上不能吃肉,不能吃菜,而是要吃“打虫药”。 “这是因为整个夏天吃的水果一类的生的食物比较多,所以说在这天晚上小孩要吃打虫药。”刘馆长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跟记者说,“我记得小的时候,一到立秋时节,药店里的打虫药都会十分紧俏。”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以外的山东地区还流传着一些立秋习俗。在胶东地区,中午一般吃水饺或面条。在山东诸城和莱西地区,吃一种豆沫和菜煮成的小豆腐,俗称“渣”,当地民谚云:“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呕也不拉”,说“渣”有防止肠胃病的功效。 立秋养生 多食瓜果当心吃坏肚子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例如,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患有肾炎、糖尿病、冠心病者应少食;吃梨过多会伤脾胃、助阴湿,使胃肠功能失调,胃寒腹泻者应忌食;葡萄含较多柠檬酸、苹果酸等,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立秋会带来“秋燥”的有关疾病,应该多吃润肺的食物,饭前多饮鸡、鱼汤等。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萝卜、西红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立秋之后别急着添衣裳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养生专家表示,人们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春捂秋冻”,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当然,“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 另外,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秋老虎”竟然也有公母? 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可能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 “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秋”。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 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词条。 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甚为关心,说法多种多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还有说法称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来源:生活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