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节上的服饰展资料图片 花街秧箩 资料图片 花街节是生活于云南新平戛洒江畔的“花腰傣”群众的传统节日之一。时至今日,这个因其少男少女们奇异的谈情说爱习俗而得名的节日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在经济与文化的博弈中,这个节日文化在当地又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背后,花街节的变迁很好地诠释了国家与民间社会和谐共处的关系。 花街节被“征用” 戛洒镇是一个地处云南哀牢山中段、红河上游戛洒江畔的小镇,这里生活着自称为“古滇国王室后裔”的花腰傣傣洒支系,其奇异的谈情说爱习俗——“花街节”(也称为“赶花街”、“情人节”)更是风情万种。 戛洒花街节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牛日举行,持续两天。每天上午是各村寨的祭龙时间,下午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易的时间,晚上6点到10点则是少男少女通过赶花街来谈情说爱的活动时间。在花街上,迷人的花腰傣姑娘、浪漫的“秧箩情”,令人垂涎欲滴的干黄鳝、咸鸭蛋等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近年来,花街节这种自然、素朴以及浪漫的文化特质不断引起世人的关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花腰傣”效应。于是,当地政府顺势利导,决定“征用”花街节成为政府主导的文化节日之一。 政府之所以选择了花街节,除了其本身的文化气质外,还为了高效、快速、全面地提升当地经济。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浪潮中,当地政府认识到光靠第一、二产业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利用文化对经济的强大促进作用。当然,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只是其中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借助政府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不仅如此,花街节喜庆祥和的气氛也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形神各异的两个花街节 2003年,首届由政府主导的花街节在戛洒举办,从那以后,戛洒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花街节,即“政府节”和“民间节”。两个不同的花街节不仅从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也有一定差异。 在时间上,两者是在不同的时间举行。政府主导的花街节是在春节黄金周的农历正月初三到初五举行;而民间花街节则是在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牛日举行。在组织上,一个是政府主导,政府是主体,民众是客体;一个是民间自然形成的,很少有政府的直接参与。在规模上,一个是大规模的,力图吸引最多的游客和民众;一个是小范围的,花腰傣自己民族的节日。在活动内容上,政府组织的一般包括迎宾仪式、花腰傣传统民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选美以及吃“秧箩饭”等,力图全貌地展示花腰傣文化;而民间自发的花街节主要是节日那天上午举行祭龙仪式、竜树下聚餐、去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以及晚上少男少女的谈情说爱等活动。从参加者来看,政府举办花街节的目标市场是以昆明、玉溪的自驾车游客为主,本县各乡镇旅游人员为辅;而民间形成的花街节主要是以本民族为主,很少有外地人参加。从节日的目的上看,政府主导的花街节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同时兼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而民间花街节则主要是以延续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 总之,一个是政府主导、以经济为目的、大规模吸引游客的花腰傣文化展演的大舞台;另一个则是民族自然形成,以延续和继承民间传统、小范围的本民族自娱自乐的民俗活动,两者在形式上和定位上有很大的差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