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代表人周华社供,现年四十八岁,香山县人,……小的初到东山岛时,见有旧大王庙一间,至光绪二十二年由梁胜修过,间说用过银二千元左右,至二十九年,各新东签题得银七百余两,又梁胜倡建兄弟所一间。……小的亲见伊等将大王庙、兄弟所毁拆,用火烧了,翌日又将木棚拆落,又见有坟墓一百余所,用手指着叫伊同来多人,将铁器挖掘,尽将尸骸挖出,共一百三十二具,将拆落木棚之木料,又叫人在山林处砍些树木,搭为棚样,堆上骸骨,用火烧着,化为灰烬,推落海中。”[12] 三是“广安祥船户东主李广呈供。……又见其将大王庙、兄弟所拆毁焚烧。翌日又将木厂拆下,将各伴之坟墓,掘出骸骨,架棚烧尽,推在海中。胜等三四日间,驶回澳等语。商等十载经营,一旦尽失。闻此情形,异当愤恨。当因东沙岛不知归何处管辖,无从应诉,是以暂时隐忍。现闻大宪与日人交涉,定将该岛收回。所有毁烂舢板四只,值银二百元。被烧大王庙、兄弟所,值银三千元。”[13] 根据陈天锡汇编的“测量海道人员在岛举动之报告”,宣统三年(1911年),香港九龙夏税司赴东沙岛的测量人员,“建造大王庙一所,岛神庙一所”。当时的李道回复夏税司时,批评“犹复造神庙二所,尤属该测量人员职务所不应为之事,深堪骇诧。自应照请贵税务司查照,迅将顾德志等建造神庙二所,擅取擅毁物件理由,切实查明办理”云云,而夏税司复文则答复称“至于建造神庙之事,事则有之,然非新建。该岛原有古庙两所,一为该岛中人已略为粗修,一为本巡工司所带去之工役华人等见其颓败不堪,略予修葺,俾得有所崇拜,以冀神灵默为保佑。葺修庙宇,虽无实益,然亦无损。彼等系一片虔诚,实不便阻拦,故听修之”云云。[14] 1920年代,隶属南方国民政府的广东地方政府与隶属北洋政府海军部的全国海岸巡防处(驻上海)之间,还发生了相互争夺东沙群岛管辖权的争议。与此同时,日本、英国、美国也再次窥伺该岛的资源开发。根据田心的记述,他先后四次进驻东沙岛,前后九年,从事无线电观象台服务。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琉球、台湾一带的渔民长期在东沙岛一带进行渔业活动。1925年7月,上海全国海岸边防处在岛上设立一个无线电观象台和灯塔,以利南海上的航行。设台前居然又引发了东沙岛究竟隶属于日据时期的台湾地区还是中国的争议,终无效果。“最后还是在无意中在岛的海滩上拾到了三身木偶,据说这三身木人是中国仅有的神像。这东西大概是那批麻风病者所遗留的神像,因此就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在他们之前先发现这岛的。我们这时终于得到了最后的胜利。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以这样三身木制的神像,竟会解决了一块土地的主权。现在为纪念这三身神像,还建筑了一座小庙,在离台不远的西北方,到了年节也照例烧香上供。”[15]至于三尊木制神像究竟膜拜何方神圣,已不得而知了。 综上,我们可了解如下事实: 其一,东沙岛上有大王庙或天后庙、海神庙,其至少在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就存在,并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收梁供胜等人筹资修复,是东沙岛渔户的公立之所。清代渔民举证的大王庙或海神庙,与兵船管带黄钟英所报告的天后庙应该指同一座庙,兼祀妈祖与大王。[16] 其二,自同治十二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沙岛从事渔业生产而去世的船民达132人,均在岛上安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十九年(1903年)梁供胜等人筹资倡建、重修兄弟所即祠堂,以供奉那些去世渔民的神主牌位。兄弟所是我国渔民有计划开发东沙岛的历史见证。 其三,日本人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三十三年(1907年)先后两次登陆东沙岛,并摧毁岛上的大王庙、兄弟所及去世疍民132人的坟墓,以期达到长期侵占的目的。在证据面前,日本只能承认东沙最早开发者为中国。 其四,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龙上岛测量人员复造了二座庙宇,应是日本所毁之大王庙与兄弟所(祠堂,岛神庙?)。至于原大王庙之地置,清末渔商梁应元称庙“坐西北朝东南”。陈仲玉主持《东沙岛南沙太平岛考古学初步调查》称,位于岛内海北岸的“东沙遗址”应是原大王庙旧址(图1)。[17]至于1925年上海全国海岸巡防处修建的供奉三尊神像的庙宇,应不在原大王庙旧址。 图1:现东沙岛东沙遗址、新大王庙的位置图[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