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8. [2]费孝通.江村经济[A].费孝通文集:第二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3]柳诒徵.述社[A].柳曾符,柳定生选编.柳诒徵史学论文续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5]欧大年序[A].解读辽宁民香,解读中国民众宗教意识[A].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 [7]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8]陈春声.正统性、地方性、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J].史学月刊,2000,(1). [9]赵世瑜.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6). [10]赵世瑜.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J].历史研究,2000,(4). [11]吴建华.汤斌毁淫祠事件[J].清史研究,1996,(1). [12]王健.祀典、私祀与淫祀:明清时期苏州地区民间信仰考察[J].史林,2002,(1). [13]罗一星.明清佛山北帝崇拜的建构与发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3). [14]郑振满.神庙祭典与社区发展模式——以莆田江口平原为例证[J].史林,1995,(1). [15]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J].清史研究,1992,(3). [16]刘志伟.大洲岛的神庙与社区体系(中国社会史学会1998苏州年会论文)[Z].苏州:苏州大学历史系,1998. [17]钱杭.忠义传说、祭祀圈与祭祀组织—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薛氏忠训庙的历史与现实[J].史林,2002,(2). [18]赵世瑜.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J].历史研究,1992,(5);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J].史学集刊,1995,(1);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1). [19]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一台湾民间社会的地域构成与发展[A].张炎宪.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三辑[C].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8. [20]庄英章.林圯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1]林拓.体系化与分散化:明清福建民间信仰沿海与内陆的分异形态[A].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第十七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2]朱海滨.浙江地方神信仰的区域差异[A].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第十七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3]顾希佳.太湖流域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体系[J].世界宗教研究,1990,(4);江南民间信仰沿革[J].宗教学研究,1994,(4);浙江民间信仰现状刍议[J].浙江社会科学,1999,(5). [24]姜彬.吴越民间信仰习俗——吴越地区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关系的考察和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5]陈国强,周立云.妈祖信仰的民俗学调查[J].厦门大学学报,1990,(1). [26]郭松义.论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J].中国史研究,1990,(3). [27]王日根.论明清会馆神灵文化[J].社会科学辑刊,1994.(4). [28]滨岛敦俊.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近代江南海神李王考[A].张炎宪.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三辑[C].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8;明清江南农村的商业化与民间信仰的变质——围绕“总管信仰”[A].叶显恩.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C].北京:中华书局,1992;近代江南金总管考[A].唐力行.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9;总管信仰—近世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M].日本:研文出版社,2001. [29]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0]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