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当时的文学创作特别强调战斗性和阶级性,正面英雄人物往往有高大全的意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连阿凡提做的傻事,也被认为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如有学者认为“阿凡提的傻也就是人民群众对他的正直、勇敢的品格加以艺术夸张的结果”,“我们在阿凡提的傻行为后面可以看到一个英雄的伟大人格”;他做傻事是因为“他有着这样一种纯朴的高贵的心理,就是不愿作一尊塑像,受人朝拜”(12),所以装傻是为了接近群众,与人民打成一片。精英知识分子对阿凡提形象的拔高由此可见一斑。 进入新时期后,随着文学外部环境的宽松和民主化,这种倾向有所改变。比如有学者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阿凡提故事集中,那些讽刺暴露阿凡提自己的情节不再被有意抹去,而且新近出版的《阿凡提故事》四分之一篇幅都是把他自己当作被笑话的中心人物。(13)而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阿凡提小说,其译介也都在这个阶段。在比较晚近的《世界阿凡提笑话大全》中,将所有故事分作八卷,包括《童心篇》、《智慧篇》、《开心篇》、《吹牛篇》、《愚心篇》、《贪心篇》、《妻子篇》和《临终篇》,不仅收集了传统的阿凡提戏弄国王、巴依、阿訇以及吝啬的邻居等故事,还有大量表现纯真童心、夫妻关系等生活气息浓郁的情节,阿凡提以憨态可掬的形象出场,少了几许锋芒,更多了几分可爱,尤其是儿童阿凡提的言行,更是让读者不禁时时捧腹。似乎可以这样讲,晚近的阿凡提故事在整体上有回归笑话的趋势,更多带有娱乐性质的轻松、幽默的故事出现;为满足更多接受者尤其是儿童的需求,除了我们熟悉的成人阿凡提之外,又有以小学生身份出现的儿童阿凡提,有时还借助卡通版的阿凡提来讽刺世人的弱点或缺点,应该说给这个人物形象本身注入了更多的时代内容。 此外,由于阿凡提故事的传播地区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心理方面极其相似,在民族、语言的演化历史过程中各个族群更是关系密切,因此,有关地域、民族等方面的差别表现不明显。 四、结论 以上通过对阿凡提故事及阿凡提形象变化过程的分析,我们看到,民间故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往往是在流传中逐渐凸显和集中的,英雄在不断塑造之中趋向完善,这反映了阶级社会条件下,人民对英雄的一种理想化倾向,是一个从非自觉走向自觉的创造过程。由于材料掌握的局限性,上述关于阿凡提形象的变化分析也许并不能说明事实的完全真相,但从民间文学的流变与传承这一角度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某一民族传说中的经典形象便随之而丰富、充实、变异,阿凡提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事实上,几乎在每个民族的传说故事中,都会有类似阿凡提这样集中体现本民族优秀品质的理想化人物,他们或者机智勇敢(如蒙古族的巴拉根仓),或者大公无私(如汉族的禹),或者像阿凡提一样风趣幽默,深受劳动人民爱戴。围绕这一中心形象,本民族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创造出新的关于他的故事,从而使这一形象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发生变异。而也只有在这种故事、形象的不断丰富变异的过程中,民间故事的传统形象始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现民间文学自身的创造力与魅力。 注释: ①钟敬文编著《民间文学概论》,第3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②戈宝权译《纳斯列丁的笑话——土耳其的阿凡提的故事》,前言第13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③戈宝权:《从朱哈、纳斯列丁到阿凡提》,段宝林编《笑之研究——阿凡提笑话评论集》,第135-136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④这类故事中,在土耳其故事里是钥匙,在阿富汗故事是戒指。 ⑤贾芝:《关于阿凡提的故事》,见段宝林编《笑之研究—阿凡提笑话评论集》,第1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⑥在不同的版本中具体植物名称不同。 ⑦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第3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⑧《纳斯列丁的笑话——土耳其的阿凡提的故事》,第222页。 ⑨伊德里斯·沙赫:《纳斯尔丁·阿凡提的笑话》,前言第1页,未来出版社1983年版。 ⑩德黑兰东方书社,1961年第7次再版。 (11)元文琪译编《伊朗阿凡提的故事》,第112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2年版。 (12)均引自袁忠岳《关于阿凡提的傻行为》,见段宝林编《笑之研究——阿凡提笑话评论集》,第10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何凯歌:《喜剧人物阿凡提——兼评机智人物说》,见段宝林编《笑之研究——阿凡提笑话评论集》,第177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原文载于《民族文学研究 》2006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