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王宪昭]论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化的功能(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族文学网 王宪昭 参加讨论

    二、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化的信息承载功能
    民间口传文化作为人们民间活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关于人类以往经验和生产生活的信息,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洞察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生活。
    (一)民间口传文化记忆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由于文字与语言相比出现较晚,在文字出现之前,各民族的早期历史总会或多或少地收录在祖先靠口头流传下来的作品里。尽管这些记载是零碎、杂乱甚至扭曲的,凭着现在的经验很难使之复原,但是,不少民族的历史却可以由祖先传下来的口头作品反映出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维吾尔、藏、蒙古、哈萨克、朝鲜、彝、纳西、傣等少数几个民族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和书写的历史外,其他一些民族或借助于汉文,或用本民族口头语言,靠口耳相传来保存本民族的历史。因为这些民族没有文字,只能用口传的形象化的形式来保存和传播历史。所以少数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历来为历史学家所重视。如研究各民族原始社会史的学者,绝不会放弃各民族古代歌谣、神话和原始性史诗资料。这些古歌谣、神话乃至原始性史诗在千百年的口头流传中,显然带着社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烙印,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各民族的原始生活,讲述着各民族的原始社会史,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各氏族、部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它们有时对各民族历史起着形象的补充说明作用;有时又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被写进各民族的历史。俗话说:“老的不讲古,小的失了谱。”“谱”在民间来讲,相当于历史。许多民族的古歌、盘古歌、古根、古调等,就是讲述各民族历史的好材料。如瑶族的“信歌”,作为瑶族人民以歌代信的传统习俗和文学形式,用来真实记述瑶族各自支系的迁徙历史,表达迁徙的同时还传递着重要历史信息。正如研究者所提出的:“口承文艺,特别像我们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的口承文艺,除了小部分是当前的创作之外,大多数的作品是历时的。因此,它所反映的群体生活、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理想等,都不是限于一时的,而是长时段的,就像地下矿产那样积累而成的,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历史价值。特别是那些反映史前时期或远古时期的作品,它的文化史的价值大都是很宝贵的。对于那些时期文化史的探究,单从文献记录或考古资料,往往不能得到真相。而口承文艺,它所提供的知识正好是对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最有力的补充。”[6]
    (二)传递知识和经验。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也往往是识别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依据之一。尽管不能说一个口头作品的流传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但许多生活生产信息隐藏其中。如许多口传文化母题表现在节日、食品、服饰、人生礼仪祭祀仪式、实物、寺庙等种种民俗事象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八月十五表现的团圆母题,苗族姑娘蝴蝶刺绣图案表现的祖先崇拜母题,侗族给孩子喊魂,找蜘蛛装布袋或红纸包藏于病者胸口,以及婴儿之帽心、背带心绣八足蜘蛛图案表现的鬼神信仰母题,还有满族萨满所用神鼓、神铃、神刀、神偶,则连系着民间宗教一些母题等,都流传深远,对人们的言行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我国各民族中流行的许多特殊的风俗和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集会等),这些风习往往与民间的口头文学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构成各民族绮丽多姿的精神财富。
    民间口传文化的传授功能涉及方方面面,通过民歌让人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各民族大量流传的民歌中往往有《花歌》、《十二月花歌》、《果歌》、《瓜果歌》、《鸟兽歌》、《瓜果菜歌》、《四畜歌》等,传递的是大自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植物的知识。还有《十二月采茶歌》、《狩猎歌》、《放牧歌》、《鱼歌》、《季节歌》、《建房歌》、《插秧歌》、《十二月耕种歌》、《劳动工具歌》等,专门传授生产过程的知识和技术的歌,以期积累生产经验,传授知识。有关气象、天象、地理、江河湖泊知识的民歌,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这种情况从人类早期就早有流传,如傣族《吃菌子》写道:“大树下,有白菌/栗树边,有黑菌/平坡处,有红菌/我们到山里/把菌捡起来/闻了闻,有香味/心害怕,不敢吃/又进山/见菌子,捡起来/闻了闻,淌口水/送进嘴,嚼嚼瞧/不苦又不涩/味道香,味道美/你也叫,我也喊/快来呀,大家来/这果子,长不圆/有红有黑又有白/从土里长出/样子很好看/送到嘴里味道甜/吃起来真饱肚。”[7](P16-17)这首口传歌谣虽然产生很早,但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傣族先民在采集中辨别食物的过程,由最初对菌子的不了解,到逐渐知道菌子的习性,再到最后敢吃愿意吃,把人们生产饮食的有关信息传达得非常清楚。 
    三、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化的教育功能
    少数民族许多民间口传文化样式特别是具有特征的韵体文化作品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如少数民族民歌往往会通过叙述的内容使人们识真假,分美丑,辨善恶;还有部分民歌直接就是专为教育人而创作的。壮族有一类歌,专门阐述壮人的传统道德和做人的伦理规范,统称之为“传扬歌”,可长可短,意思就是为民众传播规则和发扬做人道理的歌。蒙古族的箴言歌、训谕诗,侗族的劝世歌,瑶族部分说理词,苗族的部分理词等,都是专为教育而创作的歌,而且渊源久远。
    民间口传文化对人的影响特别是后代的教育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各民族传统上的民间口承文化所固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远远超出了文学,而包容了各个民族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化理论形式和物质文化经验总结的基本内容。倘若要一言以蔽之,毋宁说传统口承文化实为民间村社教育的教材总汇,民间口承文化的传授活动实为一种传统村社教育的施教活动。传统口承文化最根本的功能在于教育”。[8]传统的民间口传文化最根本的社会教育功能还在于,那里汇聚着各民族悠久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社会生活中的伦常准则和信仰观念,具有关于社会关系和行为观念的规范性功能。就这一方面而论,在各个民族长时期的无文字历史上,古老的民间口传文化也一向在理论上传播着一套传统的行为模式。传统民间口传文化的这种最根本的社会教育功能之所以能够起作用,首先就因为,古老的口传文化作品包含了各民族的先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总结,具有关于宇宙天地和世间万物的认识论功能。各民族民间的民间口传文化传统作为一个原始的知识体系,主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民间口传文化最根本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它记述了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发生发展情况和各种民俗仪礼的由来,具有关于习俗事象和古史传说的历史观功能,这些母题使各种古老的社会传统在人们中间得以世代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