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煨桑植物及其选用原则 (一)煨桑植物调查 本次田野调查共采集部分证据标本(主要是下文中的“粗料”植物)计48号,其中支特社31号,其宗中社17号。标本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鉴定,按照《中国植物志》和2005年国际植物命名索引(The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2005)命名。 在整理证据标本相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将两社历史上所有用到的、同时叉为百姓所知晓的煨桑植物的数据,整理成两社各自的煨桑植物名录(分别见表1和表2)。名录中除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各种煨桑植物的重要程度、用量级别等信息。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自然环境和植物区系不同,两社藏族所用煨桑植物在种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历史发展和植物资源量的消长,所用煨桑植物的种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煨桑植物的采集时间、使用部位、加工制作方式以及这些植物在煨桑仪式中的使用方式,都体现出各种植物不同的文化涵义,也反映出两社煨桑宗教文化习俗的诸多不同之处。 (二)煨桑植物的选用原则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有四位关键人物向笔者谈到煨桑植物的选用原则。洛嘎·仁波切活佛的说法是:无毒、无异味、非怪模怪样、有佛缘、符合特定药效配给;李德有老师的说法是:味芳香、燃后有香味、可提高空气质量、常青;贡球次程大师的说法是:有芳香味、有种子、外观漂亮、无毒;公处登争·却杰吉才活佛⑤的说法是:无毒、不过分与地域出产情况相违拗、燃烧时散发香味。这四种说法有相交叉的部分,四者的并集可以反映出云南藏族选用煨桑植物的一般性原则和标准。 维克尔勒(weckerle)等人在介绍四川省木里县水洛乡藏族的植物知识时,曾谈及他们选用煨桑植物的三个标准:其一是植物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应芳香宜人;其二是燃用植物时产生的桑烟越白越好;其三是植物生长的海拔越高越好,因为越高就越接近于神灵。 比照上述访谈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宗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在融入、改造或替代地方固有文化的同时,往往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地域性变异。这种变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使得宗教文化得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一观点还可从其他研究者有关云南宗教的研究结果中得到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