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翼珪就是拓跋珪(371—409)。根据以上记载,高车墓中出土的耳杯极可能与北魏的饮食厨“阿真厨”有关,当为北魏皇室赏赐高车贵族人物的饮酒器具。“真”字应当是当时语言中的一个词缀,大意是“以……为职业的人”,相当于现在蒙古语中的“齐”(如“江格尔齐”,意为讲唱江格尔史诗的人)。《南齐书》列出的“直真”等13个语词大致上都属于这一类。《南齐书·魏虏传》又载: 其车服,有大小辇,皆五层,下施四轮,三二百人牵之,四施絙索,备倾倒。 这种高达五层的辇,实际上与高车人的多层高车也非常相似,多层高车已经见于艾博云集博物馆收藏的彩绘棺画和曼德拉岩画中。总之,艾博云集博物馆收藏的这批彩绘棺画当作于北魏太安二年(455)至和平六年(465)之间。因此,曼德拉岩画中的相关作品,也大致上应当作于这个时期。 高车是创造并且歌唱《敕勒歌》的民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境界阔大、风格雄浑的草原牧歌,短短27字的篇幅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空、高山、草原、牛羊和大地的苍茫景象,给人以壮美怡人的无限美感。而所谓穹庐,如果加上车轮,也就是高车,高车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既适应迁徙过程中载物、载人的游牧生产需要,也适应临时定居,便于集中的生活需求。高车人的穹庐与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在对宇宙天体和自身游牧经济文化的长期认识中,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穹庐宇宙观,这一宇宙观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了他们崇尚自然、自由开放的生活态度,‘穹庐’除了有隐含游牧民族宇宙观以外,对其居住形态有较深的影响,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以毡帐为载体的草原文化特质。”(杨福瑞《北方游牧民族穹庐观念及对居住文化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敕勒歌》“天似穹庐”的诗句正是这种宇宙观念典型而生动的体现,而这首牧歌所展现的也正是草原人胸中的苍穹。 《魏书·高车传》说高车“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男女无小大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彩绘棺画中对这种民族习俗做了非常生动的表现,用艺术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高车人的日常生活。 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敕勒歌》的歌唱者是敕勒族的名将斛律金(488—567)。敕勒有六部十二姓,斛律氏就是其中之一。斛律金本人曾被北魏政府任命为“第二领民酋长”,秋天到京城朝见,春天又回到部落,号称“雁臣”。他后来在北齐天保年间(551—559)出任太师,升迁为左丞相,《敕勒歌》就是他唱给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495—547)听的。宋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八十六《敕勒歌》的题目下引唐吴兢的《乐府广题》说: 北齐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卜令曰:“髙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 这件事发生在南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十一月,有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二《神武高欢本纪下》,唐李延寿《北史》卷六《齐本纪上》,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59《梁纪》十五也有记载。后来元代著名回族诗人丁鹤年(1335-1424)有感于此,乃赋诗一首:“神龙归卧北溟波,愁绝阴山《敕勒歌》。惟有遗珠光夺目,万年留得照山河。”(《鹤年诗集》卷二《敬书宸翰后》)诗中所说的“神龙”就是指神武帝高欢。斛律金虽然身居高官,但是并没什么学问,正如宋王灼(1081?—1160?)《碧鸡漫志》所言,“金不知书,能发挥自然之妙如此”,金元好问(1190-1257)《论诗绝句》也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这种音乐艺术奇迹的创造实际上与他对草原音乐特别是高车音乐的谙熟是分不开的。 (责任编辑:admin) |